-
首页
-
教学项目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学习指导(针对2014年入学新生)
发布日期:2014-04-25 10:58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一、 学位设立
国家发展研究院共设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两个方案。
1) 经济学双学位是为非经济类本科生设计的。完成经济学双学位学分要求,及其所在院系学士学位要求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凡北大非经济类专业在读本科学生,经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可自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修读经济学双学位;校外本科生可自二年级至四年级申请,本科毕业五年内可直接申请,一般需要两至三年时间成。总绩点达到2.0方可取得学位。
经济学双学位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8个学分。所需课程由国家发展研究院或北京大学其他院系的老师开设,并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任教。必修数学课程为:微积分C、 概率统计C;必修经济学课程为: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选修课程从国家发展研究院所开设的选修课程中任选。为保证学习质量,每学期选读的本项目课程不得超过16学分。
2) 经济学辅修是为北大在校本科生设计的。完成经济学辅修学分要求,及其所在院系毕业要求的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经济学辅修证书。凡北大非经济类专业在读本科学生,经国家发展研究院录取,可自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开始时辅修经济学。
经济学辅修采用学分制,共要求32个学分。必修数学课程为:微积分C、概率统计C。必修经济学课为: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选修课程可从国家发展研究院所开设的选修课中任选。为保证学习质量,经济学辅修学生每学期选本项目课程不得超过16学分。
二、 课程要求
经济学双学位/辅修所设课程共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微积分、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必修课,其余为选修课。校内、校外学生在本系修完C类或C类以上的数学类课程,须在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免修该课程,并用其他经济学选修课补齐学分,否则双学位成绩单将不记入数学学分。如下表。
双学位必修课:24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6232000
经济学原理
4
4
秋季学期
06232050
微积分*
4
4
秋季学期
06232070
概率统计*
4
4
春季学期
06232200
中级微观经济学
4
4
春、秋学期
06232300
中级宏观经济学
4
4
春、秋学期
06232400
计量经济学
4
4
春、秋学期
辅修必修课:20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6232000
经济学原理
4
4
秋季学期
06232050
微积分*
4
4
秋季学期
06232070
概率统计*
4
4
春季学期
06232200
中级微观经济学
4
4
春、秋学期
06232300
中级宏观经济学
4
4
春、秋学期
2. 双学位成绩、学分不可以转回本系;
3. 原则上,选修课一年仅设一次。
三、 推荐选课计划
以修读三年的学生为例,双学位办公室为攻读经济学双学位/辅修的同学,拟定如下推荐选课计划:
第一学期:经济学原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在本系修完C类或C 类以上的数学类课程,须在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免修该课程,并用其他经济学选修课补齐学分。数理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考虑选修中级微观经济学或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即为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
第二学期: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概率统计。
第三、四、五学期:计量经济学和各类选修课程。
第六学期:选修课。
对于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本科生,鼓励选修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研究生课程,并积极参与科研组会。
选修课程共分为以下四个方向,同学们可根据个人发展、时间安排与学术兴趣集中一个方向选课,亦可分散选课:
发展与转型:中国经济专题、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区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贸易与金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财政学、货币与银行、期权期货与衍生品定价
劳动、卫生与人口: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
管理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公司金融、市场营销、管理沟通与谈判、大国国家发展战略、财务报表分析
同时,希望同学们选课前认真阅读各门选修课的教学计划,了解课程的先修要求和大体内容。课程大纲可在http://www.nsd.pku.edu.cn/cn/list.asp?classid=767#查询。
附:近年来较经常开设的选修课列表。
课程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06232060
线性代数
4
4
06233300
国际贸易
4
4
06233310
国际金融
4
4
06233360
组织行为学
2
2
06233390
货币与银行
2
2
06233400
货币银行学
4
4
06233420
金融经济学
4
4
06233440
基础管理学
2
2
06233500
发展经济学
4
4
06233550
公共财政学
4
4
06233590
公司金融
4
4
06233630
市场营销
4
4
06234700
产业组织
4
4
06234730
信息经济学
2
2
06234750
博弈论及其应用
4
4
06234830
劳动经济学
4
4
06234840
信息经济学
4
4
06234850
环境经济学
4
4
06234870
卫生经济学
4
4
06234880
法律经济学
4
4
06234900
中国经济专题
2
2
06234950
新制度经济学
4
4
06235000
管理沟通与谈判
2
2
06235010
行为经济学
4
4
0623504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2
06235060
财务会计
3
3
06235080
经济学研究训练
2
2
06236000
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
4
4
06236010
财务报表分析
3
3
06236020
网络营销与经济信息战略
4
4
06236030
人文社会跨学科讲座
2
2
06236040
人力资源管理
4
4
06236050
城市经济学
4
4
06236060
大国国家发展战略
2
2
06236090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
4
4
06237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
4
06237010
金融计量
4
4
06237020
社会经济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
4
4
06237030
期权、期货与衍生品定价
4
4
06237040
市场营销
2
2
06237050
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析
4
4
06237060
资源经济学
2
2
06237070
创业管理
4
4
06237090
中国财政前沿问题
2
2
06238010
投资学
4
4
06238020
教育经济学
4
4
02832150
宏观经济与健康投资
2
2
06233370
战略管理学
4
4
四、 中期退课规定
在第二周试听课结束、办理免费退换课后,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再退课。如遇特殊情况,学生可于第八周在学校教务部办理相关手续,中期(逾期)退课。
费用细则。其一,学生所选课程的学费在第二周退换课结束后已经扣除,若中期退课,学费不退还;其二,逾期退课不仅要在学校缴纳相应学分的资源占用费,还要在国家发展研究院补交学费。
例如:
2012级校内双学位同学申请第八周退出计量经济学(4学分)课程时所缴纳的费用:
退课时在学校教务部缴纳:资源占用费100元/学分*4学分=400元
第二个学期初在国家发展研究院缴纳:学分费 150元/学分*4学分=600元。
共计1000元。
2010级校外双学位同学申请第八周退出计量经济学(4学分)课程时所缴纳的费用:
退课时在学校教务部缴纳:资源占用费100元/学分*4学分=400元
第二个学期初在国家发展研究院缴纳:学分费 800元/学分*4学分=3200元
共计3600元。
逾期退课程序。
1.校历第七周周一早8:00至校历第八周周一,学生进行网上退课申请操作。
2.第八周周一早8:00,网上退课申请界面关闭。
3.第八周周二、周四上午8:00-11:00,学生带着本人校园卡或学生证到红四楼计算机网络室(4104)办理确认及交费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来办理手续的学生将视为自动放弃网上的退课申请。
4.学生持交费单到财务部交资源占用费,交费后必须于当日将交费单送回教务部计算机网络室,没有将交费单送回教务部的学生将视为自动放弃网上的退课申请。
5.学生于第九周周一查看网上学生服务中心的“选课情况表查询”内容,检查课程是否退掉。若有问题,请及时与教务部计算机网络室联系解决。
6.校内双学位同学将相应的学费存入农行金穗卡准备在春季学期划卡,校外双学位同学在春季学期交学费的同时到中心财务室划银联卡交相应学费。
附:北京大学教务部网上学生服务中心“中期退课”申请操作指南:
网上学生服务中心“中期退课”申请操作指南如下:
1.通过http://bkxka.pku.edu.cn/student/ 或http://dean.pku.edu.cn/student/ 登录北京大学教务部网上学生服务中心。
2.点击菜单栏上的“中期退课”。
3.点击选中左栏“本学期所选课程”中你想退的课程,然后点击中间“ ”按钮,该课程即加入右边“中期欲退课程”栏内。如果加入右边栏的课程不想退了,则点击中间“ ”按钮即可。依次操作。
4.在选择完毕右边欲退课程之后,务必点击“提交”按钮确定,这样欲退课程才会保存到退课申请数据库。
说明:选修辅修/双学位的同学要进行辅修双学位退课操作则请进入“辅双中期退课”。具体操作请参考“中期退课”操作。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信与我们联系:webkeeper@dean.pku.edu.cn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