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拉美发展融资的政治经济学:长期资本的崛起

发布日期:2017-11-30 10:2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背景介绍: 从事全球化研究的学者对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有着长期的争论,特别是关于流动私有资本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当西方私有资本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国有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国,扩大了跨境贷款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近3000亿美元的融资。这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陷入长期贫困与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能够通过快速发展来抵抗市场不平等吗?

640

主讲人:Stephen Kaplan教授 在第97次【朗润●格政】讲座上演讲

一、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密

中国与拉美国家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拉美贸易不断增长;2006年起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不断攀升。同时,2010年后中国对拉美借贷金额首次超过了世界银行、国际发展银行等西方多边组织对拉美的借款,在2012-2013年低于多边组织借款,但在2014年再次反超。

中国与拉美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首先中国不像美国对较为政治敏感的农业部门进行大幅保护,同时中国进口拉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初级产品。但与此同时,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原材料的需求及其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使拉美制造业紧缩并使其生产更多初级产品。目前,除墨西哥以外,大宗商品占据拉美国家超过50%的出口,中国是拉美地区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二、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在拉美的应用对中国具有深刻影响。中国国家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中国“走出去”战略提供辅助,并替代“低估货币”成为中国出口促进的主要工具。“走出去”战略在拉美的应用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第一,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借贷和投资机会;第二,扩展中国地区的承包商、供应商和工作人员的网络;第三,确保新的出口市场取代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影响的国家;第四,改善国家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第五,缓解国内在基础设施、建筑,钢铁和能源领域的产能过剩;第六,通过发展融资扩大全球影响力,为发展中国家赋能。

三、中国对拉美贷款的特征

中国对拉美贷款有别于西方提供的贷款。首先,中国对拉美国家贷款往往不会附带政策条件,与西方贷款不同;其次,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包括互不干涉内政。具体而言,贷款的抵押担保项目有:未来的商品交付,或是与中国公司签署的合同。

中国对拉美的融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西方融资的中断,标志着中国信贷成为西方融资的可行替代方案,它具有长期的风险容忍性,与西方提供的贷款十分不同。

四、中国的长期资本对拉美国家治理的影响

中国对拉美的融资主要通过预算约束、为政府政策赋能、减轻短期资本威胁三个渠道影响拉美国家的治理。第一,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的兴起使得拉美借款人摆脱了由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机构强加的预算约束。第二,它有助于拉美政府获得更多回旋余地,减轻了市场和社会间的紧张关系。第三,它降低了短期资本退出对拉美的威胁,使各国不易出现紧缩诱发的信贷冲击。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的耐心资本可以提高借贷国的政策灵活性。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耐心资本会增加主权借款人的回旋余地,因为相比于市场资本,其时间跨度更长,同时不附带政策条件。因此,借款人将有更高的预算赤字。从国内角度来看,这种关系取决于国内融资渠道。当长期资本直接输送到中央政府时,政府可能会增加预算赤字。当这些贷款通过政府采购向企业实体(包括国有企业)输送时,中央政府较少考虑增加预算。例如,中国对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的贷款都属于国家间直接贷款,而中国对巴西贷款通过私人采购系统进行。前三个债务国都出现了财务赤字的大幅增加,但巴西则表现较为平稳。

五、中国对拉美投资的政策启示

中国的耐心资本对中国和拉美有不同的作用。对中国而言,中国的耐心资本追求长期的盈利能力,以及长期获得关键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同时,它也是中国国内基础设施、钢铁、机械、能源和建筑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出口。另外,加强南南经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中为发展中国家赋权的关键环节。对拉美国家而言,拉美主要市场(即阿根廷和巴西)认为中国的投资是其长期复苏战略的关键,尤其是在帮助其减轻基础设施赤字方面。

中国对拉美的贷款增加对中国和拉美国家有不同的政策启示。首先,对拉美国家而言,中国的借贷赋予其更大的财政可操作性,助其避免经济低迷时的紧缩压力。财政刺激可能让政府推动经济增长、实行逆周期的财政政策、避免资本外逃。但是,拉美政府应该更加审慎,做出好的投资,例如基础设施投资。其次,对中国而言,其作为债权国风险较高,如果债务国不进行审慎投资,中国获得回报将更加困难。这正如凯恩斯所说:“你欠银行家一千镑,你就处在他的摆布之下;你欠他一百万英镑,位置就反过来了。

(高恺琳 根据第97次【朗润●格政】讲座内容 整理)


【Introduction of Presenter】

Stephen B. Kapla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ofessor Kaplan's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erests focus on the frontiers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where he specializ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rise of China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Latin American politics.

Professor Kaplan joined the GWU faculty in the fall of 2010 after completing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 at the Niehaus Center for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nd his Ph.D at Yale University. While at Yale, Kaplan also worked as a researcher for former Mexican President Ernesto Zedillo at the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Prior to his doctoral studies, Professor Kaplan was a senior economic analyst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writing extensively on developing country economics,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emerging market crises from 1998 to 2003.

Kaplan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his second book manuscript, Neoliberalism in Retreat? The China Boom in Latin America (under contract wi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hich aims to evaluate the political and policymaking implications of growing Chines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For the 2014-2015 academic year, Professor Kaplan received an external grant from the Smith Richardson Foundation to advance this book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