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财富论坛”候选人走进CCER演讲会(之二)

发布日期:2006-12-30 17:1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 华旗咨询总裁冯军、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 


    2006年12月27日下午,北京冬天的气温已经降得很低,但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二层却洋溢着火爆热烈的气氛,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合作举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财富论坛”,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候选人演讲会。本次走进CCER与北大师生进行交流的两位候选人分别是: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

 

一、冯军:将“爱国者”建设为令全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

    演讲会采取了主持人现场采访候选者的形式,同时还有三位观察员负责对候选人提问和观察。第一场演讲会的三位观察员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和《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刘洲伟。

    今年37岁的冯军现任北京华旗咨询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华旗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6年推出“爱国者”品牌,它创造了连续十年每年增速超过60%的行业奇迹。目前,爱国者的多项数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这位年轻幽默的总裁始终都在强调,他的理想是将要做在世界数一数二的优秀民族品牌。

 

一定要占“数一数二”的位置

    三位观察员对于冯军的印象是各有特点。平新乔认为冯军具有敏锐的前瞻眼光,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提出了灵活的应对方案;刘洲伟则把他比喻为一门面对外国数码列强毫无畏惧的“红衣大炮”;董倩则借用冯军本人自述,说他是一个在数码混战中高举民族品牌旗帜的“打群架的”人。而冯军本人则把自身最大的特点归结为“坚持”,坚持“大众、代理、员工、公司、供方、社会”六方共赢得理念,坚持在世界市场占据“数一数二”位置的目标,坚持创造优秀民族品牌的理想。

    冯军认为2008年奥运会视为中国民族品牌实现腾飞的巨大契机。他坚信,尽管目前爱国者的数码相机只占不到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凭借良好的团队合作、高效的创新激励、领先的技术专利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抓住2008年的奥运契机,2009年的华旗一定可以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上可以占据数一数二的位置。

 

“只有民族的,才能是国际的”点击看大图

    在冯军看来,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硬件和软件的良好互动。华旗的硬件在于优秀的创新激励机制。目前华旗拥有四个股份制的技术研究院,在集团内部则采取定期的创新奖评比活动,通过从物质与精神上高密度的创新奖励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上,冯军则反复强调“民族品牌”的定位为企业所带来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他列举了日本诸多科技企业来说明,这些企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正是强烈的民族意识。

    刘洲伟先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即在全球化浪潮中过分强调民族品牌的定位是否会影响国际合作。冯军表示丝毫不担心这样的问题,他坚信“只有民族的才能是国际的”,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带着中国企业特色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冯军向在场的观众们展示了他自创的“爱国者”国际象棋,这种加上了两个中国象棋大炮的国际象棋,所彰显的正是“爱国者”以民族品牌打进国际竞争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在华旗,这种综合型象棋是每个员工的必修课,也是树立民族理念、创造企业文化和凝聚企业精神的重要媒介。

    现场观众们为他清晰的品牌理念和民族意识所折服,爆发出阵阵掌声。

 

感谢柳传志

    演讲会中,冯军还隆重推出了他“最感谢的一个人”——联想总裁柳传志。冯军说,九十年代他读到《联想为什么》,柳传志为他提供了“思想上的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一,这本书为他展示了柳传志从无到有的创业范本,成为冯军自己的创业历程的参考;第二,柳传志在书中慷慨披露了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它们都使得冯军在自己的创立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第三,联想的成长经历为华旗的自主创业注入了信心。冯军坦言,在自己的心中柳传志堪称“很平凡的一个神”。

    演讲会还请来国际象棋大师谢军作为本期神秘嘉宾。作为冯军的“棋友”,谢军认为尽管冯军棋技有限,但他的优异之处在于将国际象棋放在企业管理的维度上来看待,试图将中西象棋思维的差异运用到国际商业竞争中。

    冯军始终把爱国者品牌和华旗团队定位在民族背景之上,他视个人成就、企业成就和国家富强的融合为完美状态。这位年轻而富有远见的总裁目前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他说这是为了运用心理学知识把“爱国者”建设为获得全球认可与尊重的民族品牌。点击看大图

 

 

二、姜建清:建设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

    这一场候选人演讲会的三位观察员分别是央视主持人董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和《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刘洲伟。对于这位用了27年时间从浦东银行柜员成长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的传奇人物,三位观察员都很佩服。董倩将他比喻为财富的化身,林毅夫教授则认为他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刘洲伟则认为他已经成为商业届的一个符号。姜建清本人却表现得非常低调谦虚,他说自己只是一个领薪水的经理人,日常生活和任何一个普通北京人并没有差别。

 

资本是银行业的第一关键词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A+H在香港、上海两地成功上市。一时间给姜建清带来了极高的荣誉和公众知名度。姜建清认为,中国金融改革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重大体制改革,工商银行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上市成功也只是其中的一步。上市成功对工行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压力和挑战也将会转变为工行未来发展与建设的动力。

    姜建清认为,资本对于银行业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它涵盖了风险、效率、竞争、分享等等银行业的关键词。第一,资本是一种能增殖的价值;第二,资本也意味着安全,核心资本、次级资本等等区分就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从而能够覆盖风险;第三,资本也带来信心;第四,资本对于银行来说也意味着约束;第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可流动可买卖,因而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赢利或者承担风险,这必然导致风险和竞争,但同时上市公司对股东也负有承诺与责任。点击看大图

    林毅夫教授向姜建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银行业向外资银行开放之后,工商银行如何面对中外银行在高端客户方面的竞争。姜建清表示工行有足够的信心应对这个问题,工行中高端客户目前平均资本在15万人民币以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些客户,一方面在物理网络上工行将逐年提供更多的服务网点,另一方面也将推进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业务的升级。

    林毅夫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工行如何为资金需求比较紧迫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姜建清认为,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把中小企业当作重要客户群。工行每年为小型企业提供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4%,并将于明年为中小企业推出一个信贷、科技和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结合的成长计划。工行希望成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银行。

 

喜出望外的中东路演

    中国工商银行的上市已经被各家媒体大书特书,人们总结出了各种之最。姜建清说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项则是“上市到中东地区”。

    他本人带领路演团队到达中东地区,被中东投资者对中国的向往与热情深深打动了。有的公司打断了路演团队对工行的介绍,反过来向团队介绍自己公司的优势。路演期间,一位此前曾于北京拜访过姜建清的中东投资商甚至带着他参加了家庭宴会。整个演讲会过程姜建清都保持着沉着稳健的风格,说到这些时他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说:“中东这片土地,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敲开它的芝麻之门”。点击看大图

 

   推行网络银行:把工行从“身边”变到“家里”

    姜建清说,早在十年前赴美交流的体验,就使它对于网络银行服务的便利产生了很大的向往。因此,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将网络银行服务的发展作为重要目的,致力于将“身边的银行”变成“家里的银行”。身为一行之长的姜建清此刻现身说法,展示了自己对在家通过网络银行交水费、电费、手机费等一系列费用的热衷之情。

    现场的观众和观察员表示了对网络银行服务安全性的质疑。姜建清解释到,一方面工商银行的网络服务具有多重密码保护,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有30%的服务量是在网络上实现的;另一方面低价格的U盾可以为客户提供万无一失的安全保护。在过去5年使用U盾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经过这些解释以后,在场的大多数观众都打消了疑虑,表示以后会更多的尝试网络银行服务。看来,姜建清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银行之一”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演讲会末尾,沉着稳健的姜建清还表现了他大气磅礴的一面,他说:中国工商银行转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上市成功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工行将要面对的是国际一流银行的高端标准和激烈竞争,有很多新的挑战正等待着我们去克服。

    今天下午的这两位商业英雄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演讲,也引起了在场观众对于自己学习经历、生活体验的思考和共鸣。他们纷纷把握住与中国经济界领袖对话的机会,踊跃提问或发言。相信这次思想和热情的碰撞,其影响将远远不局限于万众楼里的这个下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