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师生欢聚一堂 迎接林毅夫教授马歇尔讲座归来
发布日期:2007-11-09 09:1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中心师生欢聚一堂 迎接林毅夫教授马歇尔讲座归来
11月9日中午12:00,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二层多功能厅上人潮涌动,气氛热烈。经济中心全体教师、员工和学生欢聚一堂,欢迎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载誉归来。
“马歇尔讲座”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的,是久负盛誉的世界顶级经济学讲坛,林毅夫教授则是该讲座邀请的首位华人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讲座在剑桥大学反响强烈,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演讲结束之后,全体观众集体起立鼓掌达数分钟之久。
林老师首先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此行的经历和感受。他先从自己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亲睹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精心准备马歇尔讲座的见闻谈起,又说到自己94年给《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撰写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一文。他借此告诉大家,中国的经济现象已经逐渐变成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从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他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经济学大师人才辈出的世纪,他勉励同学们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既有理论出发,学会观察中国的经济现象,找到中国的经济问题独特的关键变量,真正成为能给中国做贡献的学者。
巫和懋教授随后也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谈到,自己和林毅夫老师相交多年,有两点让他感触很深。其一是林老师的学问,他谈到,林老师的理论体系对世界上2/3数量的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林老师的思想很可能将引发一场经济学的革命。他特别提到,期待未来可以看到在中心崛起一个独树一帜的经济学流派。其二是林老师的人格魅力,他说,林老师是一个勤奋的,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的学者,不论自己多么忙,他从来不缺席和学生的讨论会,而且始终保持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状态。最后,他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和诸位同学共勉,希望同学们能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接下来,陈平教授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谈到,林老师在马歇尔讲座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太过于注重数学技巧的应用,而忽略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了解,而林老师这次马歇尔讲座能获得成功,表明学术界正在开始反思,从复杂的、纯粹的数学拓展游戏像基于现象本身观察的,简单的,直观的,但却有力的理论回归。其次,林老师的理论在国际上得到的认可要比其在国内所受到的认可要高,这也说明不少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标准存在问题。最后,他建议中心的学者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碰撞。
经济中心行政办公室主任邢惠清和06级博士研究生江宇同学也分别代表中心行政人员和经济中心的研究生做了发言。邢老师说,经济中心的全体教师和员工不仅把“让经济中心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学大师的摇篮”当成是共同的梦想,而且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为之奋斗。江宇同学则结合自己去年参加“宿迁医改”的调研经历指出,中国社会从不缺少现实问题,而且其中不少问题是在理论上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作为中心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学会观察现象的方法。
最后,李玲老师做了简短的总结。她特别勉励到场的同学,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同学们一方面要志存高远,努力参与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同学们还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从中国的现实入手,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紧紧抓住这个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学者进行理论创新的绝好机会。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