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第六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议在朗润园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09-06-08 21:5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9年6月4日,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次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议在朗润园302举行。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副部长萧群、基地办副主任李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卢锋、科研秘书王姣,以及全校13个重点研究基地的主任、副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首先,姚洋教授向与会的各位基地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1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随后,卢锋教授作了题为“应对危机中美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与前瞻”的演讲,主要从美国危机与奥巴马新政、我国经济调整根源与政策应对以及两国形势比较和演变前景三方面重点介绍了中美双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走势,通过比较与实证分析,对中美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接着,姚洋教授作了题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出发,提供了国内外的几种视角,并由此引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解释和政治经济学解释,尤其是提出“中性政府”的概念,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象。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基地负责人对两位教授所做的演讲产生很大兴趣,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姚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会议室宣传墙上的记录了中心发展历程的若干老照片。第六次基地主任圆桌会议圆满结束。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人文社科研究机构,是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使之成为学术研究的“国家队”并发挥“思想库”、“人才库”和“信息库”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任基地主任为林毅夫教授(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现任基地主任为周其仁教授。
在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作为享誉国内外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精品意识,坚持科研与教学相长、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以及政策咨询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和提升北大经济学的地位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次基地主任圆桌会议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把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共同深入研究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政府转型、体制改革等学术问题,有利于突破经济学学科的框架,在更大的学术视野中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
据悉,第七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议将于2009年9月举行,由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承办。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