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 财新网》黄益平称人民币汇改重在改善机制
发布日期:2015-09-11 08:3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财新网】(特派大连记者 杨刚)“人民币汇改的讨论应脱离对于汇率水平的过度纠缠,而是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建立货币政策机制上面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人民币的国际化雄心”分论坛上指出,此轮汇改应达成“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改革目标,否则此次引起全球市场波动的这轮人民币贬值“将没有意义”。
黄益平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真正落实政府在2005年重启汇改时明确的“参照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真正落实的是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转而盯住一揽子货币才会使人民币更稳定,这更符合长远利益,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更健康的影响。”
“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汇率机制,然后才考虑贬值还是升值。”黄益平谈到。他同时认为,人民币在中长期也并没有过度贬值的风险。“人民银行仍然具有足够的货币工具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进行干预的。如果说真的有过度贬值的风险,更重要的还是将实体经济发展稳定下来。”
资本外逃的风险是否会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形成掣肘,成为近期学界及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黄益平则认为,虽然经过这轮市场波动后,央行会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仍将继续。
在通常的政策制定传统理论中,各国资本账户开放都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宏观经济状况较好,国际收支比较平衡,选择这样的时机放开,资本外逃的风险较小。
然而黄益平则认为,金融危机往往是新兴经济体开放资本账户后,资本大量流入后发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亚太新兴经济体开放资本账户后,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投资加快、经济加速。此时政府决策者往往放松了警惕,但当资本突然撤出,他们往往措不及防。”
而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国决策者相对于金融风险相对谨慎,其实不失为一个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合适时机,对于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可能更周全一些。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