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从朗润园到西柏坡:北大国发院教职工党支部革命圣地学习活动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7-06-15 09:5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7年6月8日至9日,北大国发院教职工党支部联合组织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和雄安新区学习调研,并召开了现地学习研讨会。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
6月8日下午,党员学习小组在西柏坡参观了革命旧址,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会议室里追忆当年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里的一桌一椅,一面党旗、一张地图都还原出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场景——他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学习小组还走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长条凳拼成的睡床、弯腰才能通过的防空洞、周恩来给毛泽东写过的信笺,都无声地告诉后人,我们的党曾经怎样从陕北走来,再从这里走向北京,走向胜利的新中国。
在革命旧址东侧,西柏坡纪念馆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峥嵘岁月:栩栩如生的革命领导人雕像、好似三大战役仍在炮火连天的半风景画、革命烈士用过的水壶和步枪、老区妇女们为战士纳过的一双双布鞋,无不唤起大家对往昔的追思: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牺牲、所有的隐忍,共同构成了那段黎明前的岁月,共同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6月9日上午,党员们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旧址。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在革命旧址中,党员们走进了真实的地道中,在轻微缺氧、狭窄昏暗的地道中,党员们一边半弯着身子前行,一边赞叹党和人民利用现有条件与敌人周旋的高超智慧与斗争精神。走出地道,不远处就是著名革命人物“王霞”的故居,在这里水井口和马槽口都是掩盖的地道入口,王霞等革命者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为抗日做出了重要贡献。
6月9日下午,告别红色岁月的记忆,党员一行奔赴雄安新区,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来白洋淀指导工作的走廊。就在今年的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河北省安新县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区,了解有关情况,亲自主持会议听取汇报,并就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雄安新区将被打造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千年大计。
学习活动结束后,党员和积极分子共同召开了学习研讨会,小组成员分享了此次学习活动的重要收获。
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并未完全好转,仍面临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的问题,国家发展研究院担负着研究促进国家发展的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和培养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的重任,党员在新时期仍必须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增强赶考意识”,力争“交出优异答卷”,力求科研、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悉,未来,北大国发院党支部将更多走进革命圣地,现地学习我党的历史、文化、精神、作风,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工作实践。(张彤 报道)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