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中国联合商报》访余淼杰: 中美贸易战 从一触即发到重回谈判桌
发布日期:2018-04-02 10:3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到偃旗息鼓、重回谈判桌,中美贸易战在短短3天时间里战情逆转。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表示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高达600亿美元,并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由此,打响了中美贸易战“法令枪”。
随后,中国商务部迅速予以反击,拟对自美进口的3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同时也明确表态,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予以坚决应对,捍卫国家利益。
在中国政府强力反击下,特朗普政府迅疾偃旗息鼓,鸣金收兵。3月26日,美国财长姆努钦对外放风称,有望与中国达成谈判协议,从而避免贸易战。随后,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也发出了“美中重回谈判桌”的宣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姆努钦重申关税会继续推进,纳瓦罗也称对中国投资限制将很快宣布,且美国可能达成非常利好的Nafta重谈协议。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对特朗普的强力回击,非常及时也非常正确,这样美国不必真如特朗普所令,对6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不过,他同时也指出,特朗普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随时可能出尔反尔,变本加厉,中国政府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制定更为严厉的反制措施,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美挑起贸易争端剑指中国核心技术
根据中方统计数据,去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美国2017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5660亿美元的三分之二。
余淼杰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特朗普政府这次贸易制裁或挑起贸易争端的行为,短期目的是为了缓解中美贸易逆差。
但从长期来看,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让美国明显感觉到自己全球最大国的地位受到挑战。从历史上看,美国有这样的传统,即对认为威胁到自己经济地位的第二大国进行贸易制裁,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80年代的日本,都是曾因这一原因遭到美国打压。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所谓“301调查”之后采取的提高关税措施,并不是贸易制裁的最终结果。余淼杰表示,虽然美国政府还没有公布将提高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但是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概述了将会被征收新关税的中国产品,包括航空、高铁、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而这恰恰是“中国制造2025”要发展的核心产业,美国是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方式来遏制中国未来将核心发展的产业。至少在中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新一代技术方面遏制中国,让中国慢一点赶超美国。这一点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也是高度一致的。
“特朗普短期想保护本国制造业,长期是保证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余淼杰说,“但他虽然想保护A产业,却损害了B产业或者是A产业的上游产业。这是因为全球化下的贸易和生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相互依存。”以iPhone为例,如果核心零部件中间品大部分由美国生产,只是由中国组装、包装,然后再出口到美国。美国对最终产品征收关税,受损最大的是它的上游企业,这就是我们说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来看,特朗普将指示财政部提出限制中国在美投资的措施办法,主要针对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余淼杰指出,因为这些产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其实,传统产业在美投资也一样遇阻。只要是中资背景的企业进行投资,特朗普都是心存芥蒂,不是拒之门外就是抬高筹码。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项目已遍布46个州和425个国会选区,为美国创造了超过14万个就业岗位,特朗普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在余淼杰看来,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后续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将针对中国使用市场准入、投资安全审查、排“中”性区域合作等多元战略组合,进行“围追堵截”和战略遏制。“从本质上看,即使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在减少,只要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美国就会对中国采取遏制措施。从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看得很清楚,特朗普明显把中国看成贸易上的战略竞争对手。”
中国强力反击 美妥协称重回谈判桌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和强制美国企业做技术转让。但此次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更像是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比如涉及到的高铁装备,美国并没有真正的高铁产业,何来中国窃取美国的产品和技术呢?
针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余淼杰表示,特朗普依据“301调查”结果发动贸易制裁,就是项庄舞剑,借题发挥,试探一下中国的底线。如果中国反应不是很强烈,那么他可能会得寸进尺。但这次他打到了中国的痛处,中国不得不奋起反击。不过,目前比较有意思的是,中方并没有选美国最重要的大豆、汽车、飞机打,而是采取“打边角,留余地”战术,首先在农产品上进行反击。
“虽然农产品产业不是美国最重要的产业,但是却能够影响到特朗普政府的选情。美国农会跟日本农会一样,是选举中的关键部门,而且农产品在美中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如果中国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贸易制裁,会对农会利益造成影响,农会一定会组成特殊利益集团去游说特朗普政府,进而左右特朗普决策。”余淼杰说,鉴于此,特朗普政府选择妥协,重回谈判桌。
当然,中方希望美国能够回到谈判桌中来,不打贸易战,进行贸易谈判,这对两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件好事情。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将不再向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中美贸易战也不会由此爆发?对此,余淼杰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这主要取决于中方的反应和态度,特朗普全部不征关税是不可能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方反应很强烈,态度很强硬,特朗普征收一部分关税是大概率事件,最终可能会从600亿美元降到100亿美元。当然,中国一向都是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可能促进自由贸易的。如特朗普能重回谈判桌,中方也会继续推进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某些领域,譬如譬如金融领域,加快开放。但同时余淼杰也提醒,特朗普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不排除他会继续扩大对中国商品的征税规模,从600亿美元加码到1000亿美元,甚至2000亿美元。如果是这样,中国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美国的大豆、汽车、飞机甚至服务贸易征收高关税。如此以来,中美贸易战就会全面爆发。
余淼杰认为,现在中国最佳的应对策略是“备战促和,以小战换大和”。和平不可能轻轻松松从天上掉下来,在反制中,中方应恪守“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同时力度要够,蛇打七寸,才能让对方觉得打下去两败俱伤。这样,美方才会收手。在目前,积极备战、以战促和是中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贸易战开打 美国会是最大输家
如果中美贸易战真打起来,中美双方谁的损失会更大?针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余淼杰说,我们最近刚好在美国麻省理工AEP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真打起来谁输谁赢。我们用一般均衡数量贸易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全球62个主要贸易国家中,美国是最大的输家。中国当然也会受损失,但如果中国能有合适政策配套,如增加从欧盟、东盟的进口减少贸易顺差的话,则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
我们从四个层面来理解,美国为什么会是最大的输家。第一,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目的是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认为中国商品卖到美国去,导致美国丧失了300万工作岗位。这是只看树木不见林,中国大量对外投资直接促进了当地就业,但美国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阻止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建厂,从而失去更多的劳动岗位。况且就目前来看,贸易战所涉及的钢铁、铝,以及“301调查”相关的高新制造产业回流是不可能的。
第二,就事论事。假设美国征收高关税致使中国商品卖不过去,美国就能够恢复这300万人的就业吗?答案依然是不行。美国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上并没有比较优势,这不是和中国人争,而是和全球198个国家争。不允许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越南、柬埔寨、印尼制造的东西也会卖到美国,只不过是钱让中国挣,还是让其他国家挣而已,美国一样拿不到这300万就业岗位。
第三,限制中国商品出口后,美国老百姓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别国商品。消费价格上升,引起通货膨胀,真实的购买力会下降,这也是一件坏事。如果中美贸易战范围扩大到生活用品、消费品,对美国老百姓的影响立竿见影。
第四,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除以极低的利率为美国各行各业提供大量发展资本外,大都购买了美国国债,用于支付美国政府规模庞大且日益庞大的联邦赤字。美国政府预计本财年的财政赤字将从2017年的6670亿美元扩大到近1万亿美元,到2027年底预计将达到2.4万亿美元。而美国最大的外国债主就是中国,中国目前持有约1.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中国对美国的债券失去兴趣,美国经济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综上所述,不论哪种情况,不论怎么算,美国都是最大的输家。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