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长江日报》访余淼杰:迈大步、拓宽度、加深度,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布日期:2018-01-30 15:1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受访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余淼杰
□ 记者华智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怎样进一步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长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
大象不能藏于树后
余淼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前,对外开放是内敛式的、渐进式的,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敢迈大了步子,强调“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但是小兔可以藏在树后,大象不能藏于树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决定了,我们必须迈开步伐,全面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发展新时代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会继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开放战略是与我国开放型经济迈向新阶段相呼应的。
余淼杰认为,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这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大重要举措。目前,全国有12个城市、区域被列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实验试点地区。这12个城市、区域遍布东西南北中,既包括沿海发达地区,也包括沿边地区。这些地方先行先试,再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经济试验区的开放精髓在于“四新六探索”。即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探索形成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探索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探索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促进新体系、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探索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拓深开放的深度,余淼杰认为主要有两点措施。第一,要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附加值。我国的出口总额是非常高的,但是出口利润却比较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创造更多的出口利润。第二,要扩大进口。一方面是能进口更多优质产品,让老百姓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而且也能够学习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美元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如果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是个难题,进一步扩大进口就是消化外汇储备的一个途径。
对于拓展开放的广度,余淼杰认为也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建设高水准的开放经济试验区。与自贸试验区相比,开放经济试验区的体量更大。此外,自贸试验区更加侧重外贸,开放经济试验区则强调内贸与外贸的衔接和互动。第二,中国要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继续推进东盟10+1的自贸区建设,同时积极建设地区全面经济合作伙伴(RCEP)、中瑞自贸区、中格自贸区等。还要推动贸易全球化,做实“一带一路”合作。
不断扩大中国的朋友圈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思潮,我国推动全面开放,应该怎么做?余淼杰认为,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要重点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这届美国政府一直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对此,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提高应对策略,增强应对积极性,有理、有力、有节地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予以积极的应对。
长期以来,美国和欧盟都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国,但是目前美国的贸易壁垒高筑、欧盟经济疲软,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国需要广结朋友,扩大朋友圈。我们要加强与金砖五国中其他四国的贸易合作关系,推动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处理好与亚非国家关系,赢得主动权。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