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其仁:城市管理者不能看到密度高就头大

发布日期:2016-12-28 12:5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财新网】(记者 黄子懿)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设定人口“天花板”、控制人口数量的模式将不利于培养有大城市治理经验的人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如是表示。

“由于我们多少年来限制大城市,所以我们就没有培养出能够很好管理(人口)高密度的大城市中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才。”12月27日,周其仁在出席新华网“中国城镇化的转型与新生”思客分享会时说道。

“我们看到密度就头大,希望回到(人口)低密度状态去。我侧面观察,很多城市官员是这样的状态。”周其仁说。

周其仁认为,当下中国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 、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等类别值得商榷,因为无论是以上哪一类城市,单位人口密度都不够,而往往高密度才能带来集聚效应、利于社会分工。他表示,真正的治理挑战是如何管理单位面积内高密度人口所产生的交通、环境等种种问题。

周其仁建议,为了方便中央政府的行政功能,可规划一个中低人口密度的中央行政区。但对于已经积累了2000余万人的北京城区,仅靠疏解治理外来人口难度较大。

他以上海静安区举例说明,在2015年10月与闸北区合并之前,旧静安区面积7.6平方公里,夜间平均人口密度为3.3万人/平方公里,而相比之下,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夜间人口密度最高值为3.2万/平方公里。

周其仁表示,静安区白天还会涌入成倍的就业与旅游人口,但管理依然“井井有条 ”,单位面积的GDP产出则与曼哈顿差距不大。

为此,他建议,在谈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控制人口与城市治理时,应将目光集中在拥有高密度人口的主城区内,观察城区政府的治理并积累经验,以便培养更好的城市管理人才。经过一定的人才更新与培养后,逐步放开特大城市限制。

“所谓承载力,不单单是指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也是跟人的能力、人的观念有关的。”周其仁说。

本文来源:财新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