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模式、趋势与监管” 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6-11-23 10:0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题记: 2016年11月20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办的“分享经济:模式、趋势与监管”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EO陈驰,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嵇晓华,回家吃饭总裁兼CEO唐万里,ETCP停车合伙人、首席运营官白慧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余淼杰等。

IMG_2317

分享经济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商业形式。这种商业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会上闲置的资源与需求匹配起来,从而能实现资源效率的极大提升。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享经济开始呈现出了井喷态势,成为支撑中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分享经济究竟应该寻找怎样的商业模式?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政府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分享经济进行监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主持了此次论坛并首先致开幕词。余教授总结了过去20年中,北大国发院在教学、科研和智库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回顾了国发院在近期进行的有关“分享经济”的研究与探讨活动。余教授接着说道,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的大数据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建设共享的平台。在这样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让大家继续深入理解“分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思想的碰撞,得出一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发展“分享经济”的政策建议。

IMG_1932
余淼杰教授主持

张维迎:现代分享经济对监管的需要更低

张维迎教授认为,分享经济不是新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分享经济。但现代分享经济的特点在于,它往往是陌生人之间的分享,分享的范围巨大,也带来新的问题;它不是直接的一对一见面分享,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的间接分享;它由第三方设立规则;现代的分享经济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物,可以是一种套利行为,可以与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结合;是一种市场化的分享,可以进行收费。因此,现代分享经济是一种商业形态和商业活动,而不仅仅是互相帮助。分享经济的两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分配价值。

现代分享经济是网络技术的产物,它总是建立或依附在某一个平台基础之上,这一平台是一种信息平台,平台拥有供求双方所有相关的信息,平台自身可以成为很好的监管者,可以说,每一个app都是监管者。而对app的监管,则需要市场声誉机制,每一个app都对供应商承担连带责任。总的来说,分享经济对监管的需要更低。

IMG_2279
张维迎教授

由于市场秩序的基因是声誉机制,每个人对自己的长远利益的重视,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产权保护,行业的自由准入,有限的自由裁量权等,让每个企业重视自己的声誉。

滴滴出行李建华:分享经济与智能交通

滴滴出行CEO李建华介绍,滴滴于2012年9月成立,如今已经四年了,从80万起家到目前35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实现了把出租车行业互联网化的追求。交通问题,既是国家的治理难题,也是百姓的难解之痛。滴滴针对市场上出行需求巨大而运力远远不足的问题,以分享经济的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调动起私家车的运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面对大城市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空气污染等问题,滴滴对共享经济的实践不仅是滴滴公司的愿望,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以通勤为核心的城市出行场景,广泛存在着不被满足的出行需求,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替代4-10辆私家车。滴滴所做的工作在于信息匹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乘客和司机结合起来。滴滴滴分享经济能够带来什么?不仅仅是提供便捷的出行,促进就业,也带来了更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节省道路资源,同时为今后的智能交通作出贡献。

李建华
滴滴出行CEO李建华

小猪短租陈驰:分享经济依赖新的信用体系

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EO陈驰介绍,2012年小猪短租在这个领域开始创业的时候,和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有点相似,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洲几百年的规划。最初,这一市场是空白的,看不到供给与需求,也没有交易环境。但经过四年后,有数万房东在不同的城市分享自己的房源,每天有一万人在出行时是通过住在别人家里解决自己住宿的问题。

每一个房东通过自己闲置资源的分享,获得新的商业上的收益。从一个熟人社区,一个简单的社交的事件,一些零星发生的分享,变成一个全网络、全世界、跨地域的大规模的经济分享,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经济的动力在其中,驱动着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IMG_2091
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兼CEO陈驰

与此相伴随的是,新的信用体系的逐渐成熟。互联网将多种信用在线化,很多互联网行业的领域形成了信用的闭环。因此,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可以依靠新的信用体系,从完全的利己开始变成利他。

果壳网嵇晓华:知识分享经济的探索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嵇晓华及其团队,曾经在两年前深入大学校园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察学生们在学习什么,在了解什么。他们发现,学生们的问题往往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因此,他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通过一个网络平台的模式,能够把这些需要经验的人,和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专属的连接,使这些经验和知识可以更好地被分享。

IMG_2102
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嵇晓华

知识分享的市场在于,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知识含量爆炸的世界,我们每个人能够去覆盖的公共性的存量的知识越来越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新的个性化的场景越来越多,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把这些人个性化的经验、知识、技能,进行专属化的连接,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易。果壳网便是基于这一模式进行知识分享经济的探索。通过“在行”,即精准找到陌生业内人士,寻求一对一出谋划策;通过“分答”,快速找到业内人士获得针对简单问题的一分钟语音回答,进而把每人脑中的虚拟知识和心理变成网络和巨大的交易市场,变成非常有实用性的网络平台。

回家吃饭唐万里:开放的厨房,友爱的社区

回家吃饭总裁兼CEO唐万里说道,最初搭建家庭厨房共享社区的理念,是从自己想蹭邻居家的饭开始的。对共享厨房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建立社区情感。回家吃饭通过尽量全面地传达食物、做饭场景、主人情况等信息,通过硬件审核、健康审核,社会审核,供给审核等多方面的数据把控和分析,建立信用机制,控制风险因素,搭建小区里的美食地图。此外,家庭厨房的共享,还包含了对工作一族的关怀——让忙碌工作的年轻人吃得好一点,吃得健康一点。通过开放的厨房,搭建友爱的社区,见到不一样的世界。

IMG_2143

回家吃饭总裁兼CEO唐万里

从开放的厨房到友爱的社区,分享经济中的巨大力量来自个人经济体。人人都能参与分享知识、提供资讯、分享技能、提供服务,分享自己的财产等,未来一个全新的、普惠的,共享的新经济与商业体正在形成。共享经济最大的压力与突破都来自现有法律法规。走出旧山洞,不仅需要制度空间,也需要企业家精神、勇气与大胆实践。

ETCP停车白慧源:分享经济的本质是权利的回归

ETCP停车合伙人、首席运营官白慧源将共享经济看作为“公器”而非“工具”。停车资源的共享助于人们做好出行前的规划,从容面对下一个需求,可以说,这是一种需求间的需求。中国的停车缺口巨大,北京机动车561万辆,停车位290万个,北京停车场的利用率工作日仅为65%,节假日也只有83%,可以说,车位不足与利用率不高并存,信息不对称使得停车问题难上加难。ETCP停车在分享经济中的角色和模式在于,ETCP的业务模式连接车主、企业与车场三端,把C端的停车场需求和相关需求打包聚合,分享给不同的生态伙伴及B端合作商,整体构成以停车场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分享经济业态。

白慧源总结道,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重新瓦解,重新连接。分享经济的意义在于闲散资源的重新分配,它本质上是一种权利的回归,是由组织回归到个人的过程。只要环境足够透明和互通,就可以产生巨大价值。

IMG_2254
ETCP停车合伙人、首席运营官白慧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