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北京论坛(2016)经济分论坛之一
发布日期:2016-11-07 20:2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会议现场2016年11月4日下午2点,北京论坛(2016)经济分论坛“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角色”的第一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0号楼四季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研讨会分上下两个半场,分别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余淼杰教授和姚洋教授主持。共有七位学者在讨论会上发表演讲,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的Taiji Furusawa教授、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南京审计大学的晏维龙教授、北京大学的李玲教授、国立首尔大学的Lee Keun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余淼杰教授。
首先,姚洋教授做了题为《固定汇率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经济增长》的发言,就各国在融入全球经济时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姚教授通过建模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当一个经济体有贸易盈余时,实行固定汇率制能够使可贸易部门的就业数和产出有着相对更快的增长。
姚洋教授发言来自日本一桥大学的Taiji Furusawa教授的发言题目为《TPP 的经济影响:CGE 模拟的启示》,讨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签订对其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影响。Furusawa教授利用CGE模型估计了27个国家的32个产业部门,包括了12个加入TPP的经济体和中韩等尚未加入TPP的经济体。通过相关计算,日本和越南或将成为TPP签订的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则可能会受到小幅负面冲击。同时,Furusawa教授也指出,TPP能否得到落实仍是一个未知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总统竞选结果。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带来了题为《全球化与企业家精神》的发言。张教授认为在讨论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政府的政策,也要关注企业家精神。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增长更多的依靠于企业家的套利,而今后的经济增长则要更多的依靠于企业家的创新。为了充分的激发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政府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
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晏维龙教授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着重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审计的制度背景与治理逻辑。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审计与中国本身的政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审计在管控经济风险,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言的学者李玲教授发言的题目为《中国道路特色和中国作用》。李老师认为中国道路的特色在于社会革命先于经济革命,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充分的利用了自身的组织动员能力,发动了“卫生革命”与“教育革命”,使我国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就实现了较高的预期寿命与较低的文盲率,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如果想要走出要新型的发展道路,那么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市场缺一不可。
来自于国立首尔大学的Lee Keun教授分享了他的论文《中国产业的赶超模型》。Lee教授选了5个经济部门进行研究。同韩国相比,在手机行业,中国强势崛起,在汽车行业,中国在缓缓地追赶,在半导体产业,中国则仍有较大的差距。他发现后发国家在技术更新快的产业部门追赶速度较快,技术更新缓慢的产业部门则往往更难实现赶超。同时,政府的产业政策对各个产业部门的作用是并不相同的。
最后,北京大学的余淼杰教授进行了题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要素扭曲》的发言。从理论上说,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资本更加雄厚,应当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更大,但现实数据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余教授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的要素分配是扭曲的,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更有激励向国际市场发展。相关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余淼杰教授发言在七位教授完成发言后,与会学者与参会人员就经济全球化、汇率制度选择、产业政策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午的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王可报道)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