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财新网》全球化面临退潮风险 未来走势存争议
发布日期:2016-07-01 09:5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提及全球化的挑战,近数十年,人们都往往联想到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在适应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然而现在,全球化自身也面临调整。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全球经济展望:亚洲视角”分论坛上,当被问及对明年最大的担忧时,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最大的担忧是对全球化的反弹,英国退欧只是这一进程的开始。
整场讨论中,所有嘉宾都对此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表示,据IMF测算,英国退欧会让今后三年英国GDP累计下降1.4个百分点;在极端情况下,即英国投资和贸易受到大幅冲击,今后三年英国GDP可能会下降5.6个百分点。他指出,英国如果真的退欧,其贸易谈判的任务会异常复杂。英国与欧盟之间,有数千个指令(directive),而欧盟的60多个双边贸易协定,英国将都需要重新谈判。“过去两天看到英国出现极大的政治不确定性。”他说,“全球各国在这样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结构性改革牵涉政治经济学,推进空间愈发有限。各方尤其需要保持冷静,支撑全球化。”
鲁比尼表示,全球化有赢家和输家。美国和英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状况相对欧洲大陆和日本已经较好,但是英国人还是因为英国出现太多来自波兰的水管工等原因,选择退欧。现在,奥地利、德国、荷兰、瑞典、芬兰都出现反全球化的动议。他指出,而且这一反弹是跨党派的,在美国和英国都是如此。造成的党派内部分裂,进一步加剧了政治风险。 “除非对全球化环境下形成的赢家和输家间的鸿沟有所应对,不然会继续看到对于全球化的反弹。”他说。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则相对乐观。她认为,需要把短期和长期的全球化情况区分开来看。尽管全球化在短期面临退潮风险,但是其长期趋势不会受到威胁。
黄益平就此回应称,他的看法没有那么乐观。全球化进程过去几年已经有所放缓,英国退欧已是在向反方向走,很可能也会看到美国出现类似情况。中国可能会继续开放。他说,但是,中国过去40年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这一新的环境下,中国需要找到办法重新调配其增长引擎,更多侧重国内,而非依赖外部动力。
土耳其副总理西姆塞克(Mehmet Simsek)表示,未来15年内,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加剧,肯定会出现更强的民粹主义。更为封闭的经济环境,恐进一步放缓劳动生产率的增速。
朱民表示,全球主要国家需要有协调一致的政策来应对全球化面临的风险,应对政治不确定性。如果在这方面没能做出积极的努力,那么情况可能变得更糟。
但愿中国能让“自己的屋子保持有序”。黄益平说,在此前提下,通过今年的G20,推动政策协调,为全球和全球化做出一些贡献。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