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北大国发院举办气候变化经济学对话系列(二)
发布日期:2019-07-29 12:06 来源:
2019年7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经济学对话系列(二)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圆满举行。此次对话的主题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气候政策选择,来自政策界、经济学界和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与讨论。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由能源基金会(中国)资助,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老师担任主席,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教授出席并做主题发言。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是本次对话活动的主持人,他提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持续发展可能成为很多经济难题的破解之道。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转型项目经理陈灵艳女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本次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圈与气候圈的交流沟通,为决策者提供思路。
首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为大家介绍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展望。卢锋教授指出当前所处的经济下行调整的延续时间超出预料,从直接原因来看,投资较弱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因,其次是净出口。从投资来看,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降幅度更大。但即使在投资下降的大环境下,环保投资仍是增长的。卢锋教授肯定了宏观政策对稳定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影响需更加重视。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研究员做了主题为“温室气体减排、大气雾霾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关联”的报告。姜主任从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展望了实现零碳经济的美好蓝图。回顾2013-2018的大气雾霾治理,虽然煤炭、钢铁等行业受到负面影响,但蓝天白云的“消费”增加,生产率得到提升,环境治理其实促进了经济发展。姜主任认为,中国有技术实力、也有政策力度实现零碳发展战略的转型,这将改变产业格局,为中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机会。
随后,来自美国环保协会的气候项目高级副总裁Nathaniel Keohane(柯瑞南)博士介绍了排放交易体系的国际经验。柯瑞南博士首先介绍了排放交易体系的优势和成功特征,接着回顾和总结了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碳市场以及区域合作的成功案例。经验表明,通过排放上限设置的逐步加强,碳市场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而进化发展,实现有效的减排。
最后,张建宇、田春秀、刘强、柯瑞南、姜克隽、徐晋涛、陈诗一、张俊杰、黄卓、王敏、李立行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会议,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