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中国经营网》姚洋:我们需要搞以开放为基础的自主创新
发布日期:2019-11-05 14:14 来源: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11月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9(第十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自去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国际形势变得非常的错综复杂。我们国内也出现了一股思潮,这股思潮核心点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美国未来的目标是阻止中国的崛起。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应该准备脱钩。甚至有些人提出来,我们应该顺势脱钩,像以前一样开始搞“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是不靠别人了,完全靠我们自己来搞“自主创新”。
我觉得这两个判断都值得商榷,美国内部也有人想阻止中国的崛起,但是以我自己过去二三十年跟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特别是过去五六年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我觉得真正想阻止中国崛起的人在美国实际上占少数。虽然这些人的数量很少,但声音很大,因为他们说的话媒体愿意报道,媒体都愿意报道一些极端言论,而不愿意报道一些比较平和、理性的声音。像纳瓦罗这种人在美国应该是少数。有人可能说,美国都把我们当做竞争对手了,你还在这儿说美国不想阻止中国的崛起?竞争对手不等于要把你给消灭掉,或者阻止你成长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把我们看成一个竞争对手是给我们一个平等的待遇。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
脱钩能不能成功?我觉得脱钩不可能成功。美国内部这种脱钩的声音是有,但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商界是不愿意跟中国脱钩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离开了中国市场,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实际上是活不下去的。比如,芯片产业,美国芯片销往中国的占他们产量的40%-60%,它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不可能继续竞争下去。台积电要投资5纳米的新工厂,投资额300亿美元,之所以这么多钱投资,就是因为它在大陆的市场。所以,当特朗普下禁令不给华为供货的时候,台积电想来想去要坚持给华为供货,因为台积电失去了这个大陆的市场就失去了未来。所以,从美国这个角度来说,商界不愿意脱钩。中国未来技术创新的选择应该怎么走?我觉得开放仍然是中国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关起门来是不是可以搞创新?能搞。看我们新中国成立前30年基本上是关起门来自己搞也成功了,我们引爆了自己的原子弹,我们的空间技术、航天技术、导弹技术现在都是世界一流,但这都是前30年的积累。但是,前30年我们是以牺牲几乎两代人为代价,获得了那样的科技进步。我们还能不能持续的,说你再牺牲两代人,我们搞关起门来的技术创新,恐怕比较困难,也不可能付出那么高昂的代价再去搞科研。过去这二三十年的技术创新都是开放取得的,高铁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开放仍然是我们国家未来技术进步主要的方向。我们要搞自主创新,但是以开放为基础的这种自主创新。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网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