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2019年《财经》奖学金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02 14:10 来源:
2019年11月29日,第二十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九届《财经》法律经济奖学金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隆重举行。20名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凤凰网、澎湃新闻等中国主流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圆满完成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培训,并获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颁发的结业证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峰,《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等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陆静斐主持毕业典礼。
《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创立于1999年,今年正逢20周年纪念。作为中国新闻界最受尊敬的奖学金项目,该奖学金项目依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顶级师资和多元化课程体系,向前行在新闻前沿的专业从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业务培训。20年来,已经培养了近300名通晓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优秀骨干,把从朗润园汲取来的专业知识向更广阔的大众群体传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学员们一要坚守不说假话的底线,二要不被短期现象左右,做好“社会的良心”。他同时表示,《财经》奖学金创立20年来,国家发展研究院与《财经》杂志一直保持密切、良性的合作关系,是因为双方有着希望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共同愿景,他希望学员们亦能以此为己任,在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则指出,媒体人应从更宏观和更历史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中国正在经历的内部变革和外部冲突。事物的发展如同 “钟摆”,其高低起伏、跌宕回归,无不遵循客观的历史规律,时下的博弈与震荡,放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瞬,最终都必将回归到理性的正轨中。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峰和《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也分别为学员们送上毕业寄语。邓峰希望学员们毕业之后能成为有责任感的、眼光长远的、具有洞察力的人。作为“社会的话筒”,能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像一个立方体,折射出社会中不同的视角,如此一来,报道就会更加厚重、观点就会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张燕冬说毕业意味着新的开始,未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道路上,要有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要学会积极面对一切困难,并找到出口,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宁迪和《每日经济新闻》的丁舟洋作为学员代表发表毕业感言,表示三个月的学习让他们明白了溯本求源的重要性,感谢90天的训练和熏陶让他们求知识、爱智慧,更不忘身为媒体人的初心。
回顾20年的创办历史,《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坚守锐意进取和变革,项目本身不仅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从2011年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又与《财经》杂志联合推出了《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一贯遵循《财经》奖学金的高规格和高标准。通过学习法律经济学,以经济学的理念阐释法律体系,让学员深入理解与经济和法律相关的社会问题及公共政策,以法学视角观察分析经济现象。目前,《财经》杂志奖学金和《财经》法律经济学奖学金同时开课、平台互通、内容共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还需要走出课堂,因此奖学金项目努力创新,安排了丰富的专项实地考察项目,例如:2012年赴香港参观港交所、立法会等机构;2013年赴贵州赤水进行领导力实地培训;2014- 2019年间参观上交所、上海通用汽车以及组织丝路游学项目等。这些课程和活动的增设,让学员们切身参与、真实感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业态的极速成长和变化,为理性、完整地分析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增加又一个维度,使大家具有更为开放务实的思路,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年来,《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教学宗旨始终不变:让媒体从业人员不仅具有新闻职业观、表达能力、敬业精神,同时更要有专业精神,有视野、有深度、有预见性,真正做到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