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数字技术正促使普惠金融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发布日期:2020-07-07 10:41    来源:

7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会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共同携手,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亚洲普惠金融生态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线上圆桌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黄益平教授到会并发言。

黄益平认为,数字技术真正改变了金融服务抵达客户的方式,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他呼吁,亚洲加强合作,使亚洲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全球领导者。

首先,我想说,我对于普惠金融的理解可能和尤努斯教授讲的有些不同。他赞成发展所谓的社会企业,也就是说这种银行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社会效益。我认为,这些类型的实体,如非政府组织等,确实很重要;但是,只有以市场为基础、在财务上和商业上可以存活的普惠金融才可持续,才能够服务大范围的客户。

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些以革命性方式实现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示例。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做出巨大努力以改善普惠金融,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总的来说,进展仍然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一是首先很难触达中小企业和低收入家庭等潜在客户,二是很难评估风险。数字技术现在已经开始非常显著地改变情况。这几乎是一场革命。数字技术有三个元素,一是技术(BigTech)平台,二是大数据,三是云计算,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正在真正改变金融服务触达客户的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

第一个例子就是移动支付服务。传统而言,支付服务严重依赖于实体银行分支机构,现在新技术改变了这一点。手机和科技平台联系在一起。2011年,中国大部分内陆省份缺乏移动支付的覆盖,但到2018年,分布均匀多了,落后地区实际上在快速追赶。

第二个就是科技巨头贷款。这是一个以移动支付为中心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科技巨头放贷有两个关键支撑,一是科技巨头平台,二是大数据,大数据可以帮助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我们刚刚完成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合研究,将在蚂蚁的支持下尽快发布工作论文,研究两种风险评估模型:一种是金融科技模型,利用大数据;另一种是传统银行模型,利用传统数据,以查看哪种模型在预测违约时效果更好。

总而言之,我有三个结论:第一,中国通过应用数字金融技术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极大地扩大了覆盖面,而且成本非常低。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上可行的普惠金融可以造福中小企业和低收入家庭。第二,新冠疫情下,数字金融的无接触优势,令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第三,亚洲加强合作可以把数字普惠金融再提升一个级别。希望在博鳌亚洲论坛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使亚洲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全球领导者。

本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