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描进入国发院校友

官方公众号

首页 -校友新闻 -新闻详情
【校友分享】登顶“珠峰”与完赛“大铁”的心路历程
2018 年08 月31 日 来源:北大新闻网

 

 

 

李伟:普通人的珠峰

 

 

国发院EMBA2011级校友李伟首先分享了自己挑战世界最高峰的故事。2018年北京时间5月15日,李伟作为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的一员,与队友们突破身体和精神上的极限,共同登顶世界之巅。在大家眼中,他们诠释了无畏、坚持、拼搏的品质,让人为之景仰和赞叹,但李伟以“普通人的珠峰”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行动,实现了这一不平凡的向往的。

 

首先,李伟向校友们展示了自己在登山过程中亲手拍摄的珠峰照片,并向大家推荐了电影《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和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让大家进一步领略登山的极限体验和绝美风景。紧接着,李伟从人类攀登珠峰的历史讲起,他介绍道,截止到2018年,全世界已有累计6000多人次、3000多人登顶珠峰,今年是人类登上珠峰的65周年。但对自己而言,决定攀登珠峰首先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平凡向往,作出这一决定意味着自己要清楚自己的状态,了解自己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路径。完成8844米海拔的前提,是一步一步获得登顶记录和登山资格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

 

李伟介绍,与此同时,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攀登,都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团队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想要成功登顶,自我建设占30%的比重,情感管理、体能技术积累占30%的比重,即便将这两大部分完全准备充分,我们能够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几率也不过60%,还要仰赖40%的运气成分。在李伟看来,登山的成功是运气、体能、技术、心态和自我建设的综合。整个登山过程就是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上去,再一步一步走下来的过程。因此,在行走的过程中,和自己内心对话,克服焦躁心理,完成自我建设十分重要。攀登珠峰途中遇到的纪念逝者的衣冠冢,让人产生敬畏,心怀虔诚,攀登珠峰还需要决绝的勇气,很多队员在临行前都留下了遗嘱,这一过程也是迫使自己的去思考人生、总结人生的过程。

 

作为一个“普通人”,李伟曾以为攀登珠峰是极其遥远极其困难的事,但在成功登顶的朋友面前,自己逐渐萌生了“我也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的愿望。在他看来,正是这样朴素单纯的向往和梦想,加上时间、身体、物资、训练等种种付出,才成就了这一“不普通”的故事。

 

 

庞卓超:你和大铁只差一个报名

 

 

随后,EMBA2008级校友庞卓超讲述了自己从“运动零基础”到完赛大铁的华丽转变。在庞卓超看来,自己从前并不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挑战“大铁”项目也因此成为了他给自己设定的一个人生拐点和转变契机。“铁人三项”原本是一项70年代诞生于夏威夷的综合性运动项目,运动员需要一鼓作气完成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以及公路长跑三个项目。在这项运动刚刚兴起时,也产生过一系列争论,人们希望通过这三项历练,评估出那些身体和意志力最强壮的人。随着铁人三项运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一运动也逐渐面向业余人群,Ironman开始遍布全球。在庞卓超看来,Ironman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挑战的项目,“正如你现在已经完成了半程的马拉松,那么距离全程你只差一个报名”,只要按照计划进行科学训练,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

 

游泳3.8公里,骑行180公里,跑步42公里,这一路经历的景色和孤独只有参加过这项运动的人才能真切体验。回顾自己选择挑战Ironman的心路历程,庞卓超说,自己参观798艺术展览时,曾经遇到过两幅描绘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抽象画,他从画中看到自己心灵中崩溃和迷茫的一面,自己是一个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占优势的人,但自律性和目标性相对较弱,做事情也常常没有逻辑。从BiMBA毕业后,庞卓超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一种充满紧张感的高效生活节奏,并且试图找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于是选择了“大铁”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在接下来的训练过程中,庞卓超充分意识到了“理性”、“规划”、“自律”的重要性,自己不再是一个仅仅凭着冲动和激情往前走的人,而是更加熟悉了一件事情得以一步步完成的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塑造了自己的信心。完赛大铁的同时,自己也挑战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两位校友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后,P05班级的高进校友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李伟与庞卓超校友,祝福王者归来。在座的同学们也就如何在高强度运动中防止受伤,运动计划如何制定、执行力如何贯彻,以及如何平衡训练、工作和家庭等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交流互动。在活动的最后,两位校友以黄怒波校友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那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