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描进入国发院校友

官方公众号

首页 -校友新闻 -新闻详情
【北大国发院校友专访】张杰:创业要和技术较劲
2019 年01 月15 日 来源:北大新闻网




文/孔瑞敏



今天的张杰已经有不少的光环,而且每一个也都足够夺目。


他不仅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后来还创办了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同时,他还是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副理事长、北京朗润益发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创始合伙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咨询委员会专家。


比这些光环带给我们更大触动的,是张杰开阔、从容的人生状态。对很多人来说,创业和管理一家公司已经不易,能在多个协会任职已经非常忙碌,再投身公益事业可能已经日理万机,见缝插针。但张杰还有时间读书。他不仅是北大国发院EMBA2008级的校友,还是2015级的DPS金融管理博士。


这一路走来,张杰的人生秘诀是什么,我们并没有追问,但从走进他的办公室,到整个采访的每一段对话中,都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记得刚刚走进张杰三聚阳光的董事长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画,画中是一个商业人士打高尔夫的情景。


商界成功人士散步在青青的草地上,时不时优雅挥杆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因此,我们一见面也就想当然问了一句:“您高尔夫打得特别好吧?很喜欢对不对?”


没想到张杰一点也没有简单地应和,而是很肯定地说,“不是,高尔夫运动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这种运动对我来说太柔和了。我更喜欢那些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能出大力、流大汗、拐大弯,能跟自己较劲的运动,比如滑雪、公路自行车、羽毛球等比较激烈的运动。”



看似误打误撞的创业

张杰骨子里对技术有强烈的偏好。也许就是这个偏好,让他一步步走上了专利审查员的道路,并做到了专利代理人和律师。


如果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不敢说还能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但体面地度过一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1998年,他决定拐个大弯。


讲起1998年的离职下海,张杰说一转眼已经20年,但当时的很多情景仿佛还在昨天,可能主要是这件事情在家里的震动太大了。听说张杰要辞去国家专利局的公职,放弃铁饭碗,父母、姐姐轮番劝说他三思、回头、清醒。


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当时为什么那么坚定,张杰说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小平南1992年巡讲话之后,社会上出现第一波下海潮,到1997年不仅下海潮余波未平,而且第一波下海的不少人已经收获满满,对还在犹豫徘徊的人是很大的诱惑;二是他本人是有技术背景的,大学毕业后先做过两年工程师,又做了10多年的发明专利技术审查,也做过专利代理人、资产评估师等,有几个过硬的专业技术资质,这就像“救生圈”一样,万一下海创业失败,再重新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并不难。


如果说张杰辞去公职下海已经让家人大跌眼镜,他下海以后选择的创业更让家人和朋友摸不着头脑。


张杰说,家人和朋友们都猜想,他可能创立一家以自己专业特长为基础的公司,比如专利代理等。结果,他和同学林科(现任三聚环保CEO),以及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振义,一起创立一家专注脱硫技术开发的公司,取名叫“三聚化工”。不知道三聚化工的意思是不是暗指三个人聚集到一起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意思。


张杰喜欢出大力、流大汗的技术活儿,但敢拼搏、也拐大弯绝不是因为冲动。这是他特别想提示的一点。他说,在参与这次创业之前,他很谨慎,虽然对方是自己的同学,但也专门有过多次促膝长谈。“他曾经在化工领域创业,但是最终项目失败了,他很真诚地给我解释了失败的原因。我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他对市场和技术的判断是有经验的,二是他失败的原因是可以保证我们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这是我选择加入的重要原因。”


张杰回忆说,“我第一次去三聚的目标客户锦西石化厂考察的时候,发现化工厂污水汽提装置周边恶臭扑鼻,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硫化氢泄漏造成的。这是不符合环保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谁能缓解甚至解决这样的脱硫脱臭的问题,一定有市场。因此,当时就判断这个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研发低成本脱硫剂。”


但是一没技术二没钱,要研发脱硫剂谈何容易。“当时就一间屋子,三个人,三聚也才凑起来10万块钱。”这10万块钱和三个人显然都要用在刀刃上,但哪里是刀刃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个人经常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还是产品。要把产品做对才行,最终还是要用好产品说话。但10万块钱怎么搞出来产品?一两个实验也许就把钱花光了。这时候,林科与刘振义的专业优势很重要,但看似外行的张杰,他的专业优势更重要。


刚开始,我们也没有理解张杰的专业优势与脱硫有什么关系,但张杰一说我们就恍然大悟。在真正开展实验之前,张杰先利用自己的专利检索优势,把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专利申请公开文件全部检索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新的配方,进行新实验。这与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在玩纸牌时发现元素周期律不同。在前人专利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偶然性。


在前人专利文献的基础上,三人选择了几条新的路径和配方进行实验。刚开始结果依然比较沮丧,多次试验的脱硫剂效果都并不好,脱硫剂本身的强度不够。眼看着实验的资金也即将用完。

就在他们讨论要不要去继续筹集资金,开展新一轮的实验时,一周后发现放在实验室水池边的脱硫剂在偶然的因素下发生了变化,强度变硬,颜色也由土黄色变成深褐色,脱硫效果大幅度提升。


三人喜出望外,但新的问题来了。脱硫剂实验室试验的成功,并不代表工厂实际工业应用能成功。结果还真是这样。张杰当时拿着产品到工厂试验,结果与北京实验室的现象大不相同。没办法,张杰又带领团队反复试验,终于查找到是检测试剂原因。定型的产品很快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企业的污水汽提生产装置上得到推广,三聚化工从草创转向成功运营。


这是整个创业过程最艰苦的一段。张杰说:“创业,每一步都是坎儿,一个弯道接一个弯道,不知道哪一弯要摔倒,甚至飞出去。这时候,一方面一定要坚持。不坚持,结果当然就是失败,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另一方面,就是尊重技术,要跟技术较劲。研究产品是技术,公司运营管理也是技术。2008年已经很忙,但我还是决定去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读高级工商管理(EMBA),就是因为我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也是一套专业活儿,不是光有好产品就行的。”


当然,2010年时,张杰的主要精力已经不仅是三聚环保,还有他2000年创业的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也已经蒸蒸日上。


在张杰看来,这两年的学习,很难说哪一门课学得特别透,但知道了什么是产品、运营、财务、金融、营销、品牌等等,为后来公司运营的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这两年的学习,可能三聚环保2010年的创业板上市就没有那么顺利,同时他自己二次创业的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也做不到今天的高度。


知识和技术的信仰者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北京商务服务业自主品牌100强。张杰在2000年三聚环保走向正规后不久,就从化工业的大弯道又弯了回来,回归到自己知识产权专业的根据地。到2011年,三聚环保公司董事会换届时,他完全辞去三聚环保公司的所有高管职务,全部精力投入到三聚阳光公司。



与三聚环保一样,张杰也是看到了一个潜力巨大的知识产权市场:中国专利事业刚刚起步,中国人自己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还较少,申请质量也较低。美、日、欧等外国公司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动辄几十页上百页、几十项的权利要求。反观国内的企业,对专利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马上要上市销售了才想起要申请专利。


当时的专利代理公司已经很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周围都是小店和小公司,如何与别人不同?如何脱颖而出?


与第一次创业一样,张杰先做同行业的调查,发现都是以代递交和走关系为主。作为一个喜欢与技术较劲的人,他不喜欢这么做。为此,他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为客户带来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时间和办理成本的节省。为此,他要求,三聚阳光的专利代理人不是简单的传递人,而必须是专利技术的第二发明人,必须能帮助发明人完善方案、丰富想法,然后才是专利申请过程中的程序工作。


张杰说,“我们会先帮客户做检索分析,看看这个领域别人都已经做过什么了,然后再提出适合的方案。尽管这样可能造成代理的时间长一些,我们的时间效率低一些,但客户的专利质量高。”当然,这也带来三聚阳光与客户互相选择的过程。一些只是走形式的客户不会等我们,但真正重视专利质量和价值的客户非常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三聚阳光从本土专利代理走向国际专利代理,甚至国际专利诉讼的后援,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产权的辅导员等,在这一行业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上游前进。目前,三聚阳光已经在申请授权、维权保护、咨询及战略制定和创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方面成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客户包括格力电器、国家电网、蒙牛集团、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企业与高校院所。


同时,公司规模也从初期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200多人的专业队伍,其中70%以上还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截止目前,三聚阳光累计完成30000余件专利代理。在专利诉讼中,胜诉率超过80%。所代理的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授权率超过90%。


当然,三聚阳光也得到很多荣誉,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首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三聚阳光还荣获“中国十佳专利事务所”、“中国杰出知识产权诉讼团队”、“北京市优秀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AAAA级专利代理机构”、“中关村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


张杰本人也荣获北京市优秀专利代理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全国星级专利代理人、北京市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2014年“海英人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等。



从容开阔的人生


张杰对自己的评价是喜欢动、喜欢吃苦,喜欢折腾、喜欢磨练自己。


张杰笑称自己曾是“留守儿童”。由于早年父母支边,他幼年由姥姥带大,从小就独立,不怕吃苦。还因为身体瘦弱而在父亲的劝说下努力参加体育锻炼。没想到练着练着有了感觉,初三时通过了“国家三级运动员”测试。上大学期间,张杰在北京钢铁学员田径队练习了四年田径,在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上多次拿奖。


“记得那时周一到周六下午都要参加训练,很苦,不过现在看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磨练了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对生活和企业管理有很大帮助。”张杰说。


但是创业一路走来,张杰认为最像创业的运动还不是田径,而是滑雪运动,滑雪者永远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挑战更高更陡的雪道。虽然曾经是田径运动员,但36岁开始学滑雪也不是很容易。“学了三年才会”。为了学习滑雪,他每年去吉林北大壶滑雪场一次,每次去三天半,每次都要摔100多个跟头,摔倒了琢磨琢磨刚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再爬起来继续。就这样一次一次跟技术和自己较劲,最终学会了。如今的张杰已滑遍世界TOP20滑雪胜地的雪道,还是上“黑道”的高手。(颜色用来标记雪道的难易程度,黑道仅供高级和专家级滑雪者。)



对于公益事业,张杰也十分热心。自2012年起,三聚阳光连续5年开展针对张家口崇礼贫困地区做扶贫助学活动,不但捐资,还援建了崇礼清三营乡寄宿制小学澡堂,为湖南桑植廖家村镇小学捐赠了知识产权及科技类书籍,建立起三聚阳光图书角。这样做就是因为2005年开始在崇礼滑雪之后对张北乡村真实情况的了解。既然投入,既然有心做就就要“真扶贫,扶真贫”。 在2017年10月举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果展中,三聚阳光多年来的扶贫工作事迹作为典型案例之一入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2010结束北大国发院EMBA的学习之后,张杰在2015年又选择就读北大国发院与美国福坦莫合办的DPS金融管理博士,就是因为他现在有一部分精力从事金融和投资。既然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有专业范儿,就要跟技术和自己轻劲,这似乎就是张杰用行动诠释的人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