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季刊)最佳论文奖(2022年度)

发布日期:2023-06-09 04:16    来源:

 

2022年度(第22卷)《经济学》(季刊)

最佳论文奖

 

 

2022年度(第22卷)《经济学》(季刊)最佳论文奖授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李文健、北京大理学院的翁翕、北京大理学院和北京工商大学的龚六堂合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第22卷第2期的政府如何激励创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李文健 翁翕 龚六堂

评委会评语

 

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22年中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计3.0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政府是我国R&D经费的第二大来源,占比约为20%。庞大的政府研发经费支出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对于政府应该如何激励创新,我们所知甚少。支持创新激励政策的学者指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企业家在决策时通常不会考虑创新的正向外部效应。反对者则强调产业政策所导致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是否应该实施产业政策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辩题。

 

李文健、翁翕和龚六堂的论文《政府如何激励创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另辟蹊径,将研究聚焦于如何设计创新激励政策以尽可能避免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损失。一方面,理解政府如何能够最好地激励创新是回答政府是否应该激励创新的前提。另一方面,在决定要激励创新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最优地使用资金是必要的。

 

该研究的贡献是多层次的。首先,该研究在概念上区分了事后政府失灵和事前政府失灵两类政府失灵问题,以及事前优惠和事后优惠两类创新激励政策,为政策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该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当只存在研发不确定性导致的事后政府失灵时,政府应采取依赖于研发结果的事后优惠政策;而当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政府失灵时,政府应将事前优惠与事后优惠相结合,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机制来识别企业的类型;值得注意的是,事前优惠的作用是与事后优惠配合,以区分企业的类型,因此事前优惠不应过高。特别是当坏企业的占比过高时,实施事前优惠得不偿失,此时政府应放弃对企业类型的甄别,采取统一适度的事后优惠政策。最后,该研究还通过福利分析说明,有效的审核监督机制能够通过降低政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相关方获益。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逻辑清晰、文字流畅、理论研究深入浅出、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

 

 

2022年度(第22卷)《经济学》(季刊)最佳论文奖提名论文是(排名不分先后)

 

1)   李文健,翁翕,龚六堂. 政府如何激励创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2,22(02):365-384.

2)   刘晓光,龚斌磊.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分析框架、TFP测度与驱动因素[J].经济学(季刊),2022,22(02):613-632.

3)   王鹏,边文龙,纪洋.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微观需求与“金融脱媒”风险[J].经济学(季刊),2022,22(06):1847-1868.

4)   田坤,行伟波,石光. 税制改革的健康效应——基于中老年人自杀行为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2,22(06):2063-2084.

5)   朱恒鹏,岳阳,朱磊. 药企合谋对药品招标采购的影响——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例[J]. 经济学(季刊),2022,22(06):2171-2192.

 

 

《经济学》(季刊)最佳论文奖简介

 

为了鼓励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季刊)自创刊以来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每年度从《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佳论文一篇,目前奖金为人民币4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