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演化经济学》课程安排

发布日期:2009-02-19 09:2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复杂演化经济学》课程安排

(双学位与研究生公共课, 4学分)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陈平教授

时间:2009年春季 周六11-12节,19:10 – 21:00, 周日11-12节,19:10-21:00

教室:理教211大教室,将放映有关记录片与故事片。

 

要求:

  有世界史、经济学、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英文的阅读听讲能力。欢迎本科生与研究生选修。

成绩测量:

  60%课堂测验,20%课堂笔记与讨论,20%独立研究。无大考。重在发现研究与政策人才,而非测量已有的知识存量。

课程简介:

  2008年起的美国金融危机席卷世界,成为大萧条第二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但动摇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也动摇了美国主流经济学—新古典均衡经济学的学术统治。大萧条以来关于经济学基础的百家争鸣又重新开始:

  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相信看不见的手的人坚持是外生的(Frisch, Friedman, Lucas, Bernanke),认为内生的则持相反立场(左的 Marx, Schumpeter, 右的 Hayek, Coase).

  应对危机的办法是财政政策(Keynes),货币政策(Friedman),银行重组(Austrian, Minsky),减税(supply-side economics)还是改革国际金融秩序(Kindelberger)?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是刺激消费(Keynes)?鼓励发展汽车和房地产?出口(资源,劳工,技术,生活方式)?还是可持续的新技术(Schumpeter)新生活方式(节能、节水、环保、文化)?

  大萧条持续十余年的原因是什么?是工会和社会保障加剧了工资刚性(Prescott),利益集团阻碍结构调整(Olson, Minsky),还是资产缩水、债务负担限制了投资复苏(Koo)?

  解决危机的办法是自由资本主义(美国式对私有银行的注资和重组),还是市场社会主义(瑞典式的银行国有化)?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今天重新提出,并与中国的决策密切相关。

  幸运的是,我们早从1984年起,就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历史与基础的研究,提出挑战主流均衡经济学的系统主张,同样接受历史的检验。

  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就预言:我们关于经济混沌的研究已经构成新的经济学范式,但是这一范式能否成为经济学主流还有待历史的检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提供了检验目前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与我们开创的复杂演化经济学的历史机遇。

  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开设这一课程。其学术基础源于我们从文革起,对科学技术史与经济史的研究,从1981年起对劳动分工,经济混沌,经济波动,金融危机,转型经济,一系列前沿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相信市场是自身稳定的,经济波动的来源是外来冲击,个人的理性选择可以无需考虑生态、历史与社会的约束条件,而使政府作用降到最低。

  与此相反,复杂经济学发现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群体行为是经济复杂性的根源。经济波动的来源在中观(金融中介、产业结构)而非微观基础。演化经济学指出市场经济的特征不是自我调节的供求关系,而是创造性毁灭。劳动分工的演化过程不可能用交易成本的降低来解释。

  本课将重构凯恩斯当年期望的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框架,分别讨论微观、宏观、中观、和史观经济学。我们将从数据分析、理论模型、和历史案例的三重角度,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和谬误,

  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谬误,包括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条件修正,计量经济学的弗里希噪声驱动模型,宏观经济学的弗里德曼外生货币理论与卢卡斯微观基础与理性预期模型,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以及金融期权定价的布莱克-苏尔思模型的修正与扩展。

  我们也将从李约瑟问题引发的中西分明分岔讨论劳动分工的历史演化动力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模式,大萧条,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东欧、前苏联的转型特大萧条的对比研究,用历史经验来检验历史上不同的经济学流派,讨论当代未解决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用研讨室而非授课式,研讨=观察+猜测+交锋,鼓励同学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经济学真知与误导,并参与发展新的复杂演化经济学。

电影观察与研讨:

  《美国大萧条》

参考文献:

陈平,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Chn,Ping. “Equilibrium Illusion, 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view, 5(1), 2008. (可于本站下载)

Keynes, J.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vestment, and Money, Macmillian, London (1936).

Friedman, M. Money Mischief, HBJ, New York (1992).

Hayek, Friedrich A. A Tiger by the Tail: The Keynesian Legacy of Inflation, San Francisco: CATO Institute (1979).

Minsky, H.P.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1986).

辜朝明,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生存和发展,东方出版社,北京(2008)。

Reinhart, C.M. and K.S.Rogoff, The Aftermath of Financial Crises, AEA 2009 Meeting in San Francisco, Session on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 Jan.3 (20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