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70后党代表余淼杰:北大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发布日期:2017-11-02 19:2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在2017年11月中旬召开。自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北大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在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期,官微邀请了12位我们身边的党代表共同回顾这五年,感受北大的新变与坚守。
12位党代表中有60后、70后、80后,还有90后,他们身上或许也有你的影子,或许能引起你的共鸣,让我们一起倾听吧。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国发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在余教授眼中,北大在纵向上蓬勃发展、稳步前行,在横向上则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五年间,他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惊喜的北大。
余淼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国际中国研究联盟秘书长、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全球经济管理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家。
“过去十年,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到北大”,余淼杰教授说。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想要深刻地了解这个强大、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再合适不过的平台。余淼杰教授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形容自己在北大的治学体验。因为06年回到CCER工作后,余教授的研究重点便全面转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在这里,他同一批学者一起,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找自己的道路。
十年间,余淼杰教授见证了国发院以及整个北大的发展。尤其是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北京大学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未来发展战略:北大要在建校150周年前后,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时,力争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自此,北大梦汇入中国梦,五年间,北大日新月异。作为北大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的余教授,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变化。
人才培养方面,北大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就业竞争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北大,老师都是带着学生在做研究,带学生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基本没有问题,甚至能够带一两个优秀学生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北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在开放的环境下,北大毕业生既可以留在国内工作,也可以走向海外,他们的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学术科研方面,自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以来,北大的进步比上一个五年快得多。以经济学科为例,2000年左右北大的经济学研究水平并不处在世界一流,而如今,国发院等院系在课程设置、教师平均发表水平等方面已与美国排名前20的高校旗鼓相当。余淼杰教授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处于世界前沿。“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高校,拥有最好的老师,那么研究中国问题,应该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近,甚至比他们更好”。
制度建设方面,北大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次改革符合中国改革的整体逻辑,并不一刀切,而是实行新老双轨制。这对引进人才、活跃学术气氛和鼓励学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国发院在创立之初便确定了tenure这项严格的教师“非升即走”制度,在严谨的学术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余淼杰教授在2014年被北大提前破格评为正教授,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届青年长江学者,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拿下北大终身教授职位之后,余教授称自己总算“实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身心自由”。
思想工作方面,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但学校也在学生总的精神面貌上有着大局性的引导。余淼杰教授想起一位朋友的话:“和北大等中国名校同学讲话,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他们不迷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北大真是到处充满着活力”,余教授这样感叹到。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是北大和北大人的使命。鲁迅先生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在余淼杰教授眼中,从2012北大第十二次党代会年到2017年即将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北大发展的最大创新和突破便是国际交流大大加强。国际交流是学校开放性的显示,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让北大学者对自己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什么位置,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现如今,北大已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通过举办世界名校“大学日”、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北京论坛等活动,北大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着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6年,国发院承办商务部援外项目,创立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专门培养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级官员。余淼杰教授认为,这对培养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才,促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有着重要意义。10月11日,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习总书记在信中祝贺他们圆满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各自国家改革发展的领导者…书写你们国家同中国友好合作新篇章,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践行者”。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是国发院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交流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年来,北京大学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回望北大第十二次党代会,曾经的设想已经一点点变为现实。余淼杰教授认为,这期间变化虽多,北大人却始终坚守着经邦济世的情怀。北大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为天下先,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努力推动社会进步,不论在哪一行,都有活力,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老的东西不能丢”,余淼杰教授也对北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北大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百花齐放、兼容并包。“横向的开放、纵向的发展对北大来讲是重要的。以前,北大对社会、国家都做过很大贡献。相信在新时期,北大也会做出应有的、了不起的贡献”!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官微 记者 张帆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