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教授学术观点获评“2017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发布日期:2018-04-23 10:0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手开展了“2017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是《文史哲》杂志连续第四年举行这一评选。今年的评选结果由杂志社在曲阜举办的第七届人文高层论坛上发布。我院姚洋教授发表的“构建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南风窗》,2016年11月)和“人性的多样性和儒家政治结构”(《开放时代》2017年第6期,与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子忠合作)获评十大热点之一,位列第三位。以下是《文史哲》杂志对该热点的颁奖词:

3. 学界呼吁重建中国政治哲学,古典人性预设的价值亟待全面重估

 20世纪世界主流政治哲学的书写,基本上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理论前提,然而近年来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成效显著,西方自由主义主导下的政治实践却不断遭遇困境,这种单一书写模式也随之受到质疑与挑战。现实需要更为丰富的政治思想,儒家政治哲学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学界呼吁“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开始”,“重建中国政治哲学”。

鉴于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制度设计都以人性的预设为基础依据,人性论遂成为政治哲学再思考与重新构建的基点。有学者指出,自由主义将个体的人无差别地视为理性人,偏离了实际,致其所主张的平等只能停留在抽象层面上,而儒家人性论有圣贤、君子、小人之分,尊重人的差异性并强调人的可塑性,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层级政治制度模式更适用于现实。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人性预设之于人类社会的制度安排,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亟待予以全面重估。

20160516141841859
姚洋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