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华夏时报联合主办的2020年媒体高层区块链知识公益培训班上表示,“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拉开序幕,重点在于谁能更好的改善跨境支付、结算和汇款问题。”
谈及未来全球数字货币竞争,黄卓认为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将重塑。他同时预测,“未来可能形成一套由IMF和多个重要国家主导的多边全球数字货币体系。”
在黄卓看来,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多种主权数字货币,形成一个新的多边协议和技术架构,代替现在结构;第二种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种超主权数字货币,比如由IMF牵头形成一种新的数字货币。
黄卓认为,目前从应用角度来看,数字加密货币仍然是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
通俗来讲,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狭义来讲,它是一种按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能安全存储的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加密货币和主权的数字货币有很明确的区分,有无国家信用作为背后支持,使得它是完全两种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黄卓说。
据介绍,目前各种数字加密货币相继产生,并在特性上和比特币相比有各种改进,但在黄卓看来,其本质上无大的差别,仍然无法替代主权货币。
黄卓认为,数字货币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支付结算工具和金融基础设施。“接下来,全球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研究和尝试将不可阻挡。”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