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姚洋:未来10-30年中国重回世界技术前沿,不要被短期经济下行所左右

发布日期:2021-11-25 01:12    来源:

 

11月25日,在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举办的2021宏观经济论坛暨创新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未来10-30年,是中国在技术领域的高光时代,我们要重回世界技术前沿,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地仍然在中国。

对于当前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姚洋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再减速,哪怕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2%,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超过8%,我预计会在8.5%左右。”姚洋说。

姚洋表示,开放永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制造业领域不要怕竞争,中国有很多隐形冠军企业,特别是在山东,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让人很震撼,在其领域中销量世界第一、技术世界第一,这就是过去这十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那些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完成淘汰和升级,这为下一个十年新的增长周期打基础。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虽然不能在线下参加,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关注点是一样的。

前面几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经济短期和长期发展的趋势,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未来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里增长的态势。大家知道最近这一段时间,整个中国对于经济增长的信心好像在下降,主要原因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我们也经历了像拉闸限电这样的事件,房地产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似乎中国经济有一些调整,这使得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疑虑。

但是,我想说的是既使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再减速,哪怕是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2%,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超过8%,我预计会在8.5%左右。如果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觉得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下半年经济增长减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经济恢复太快了,有一个所谓的翘尾因素在里面。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这个难度是增加的。

中国经济的本身潜在增长力恐怕就是在5.5%—6%之间,如果今年能够增长8.5%,应该是很高的增长速度了。其实两年平均下来,我们的增长速度也是在5.5%左右,所以说潜在增长速度差不多够了。去年在讨论中国经济在未来两年的增长速度时,很多人也是这样算的,这两年平均下来可以达到潜在增长速度,已经是很好了。我想这是第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整个世界,包括中国经济也向好的成分,但是大家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向好的成分里面,第一个向好的成分是疫情的变化,当然了疫情全世界都没有完全控制住,病毒一出来想完全消灭它,其实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控制它,比如说打疫苗,打两针疫苗得重症的机会就大大下降,死亡的概率也大大下降,如果再打一针加强针,第三针,这个概率就更小了。全世界都在向着这个方向走,中国也在向着这个方向走。在一些大城市,很多人都打了第三针。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治疗药物出来了,如果治疗药物出来之后,我们对付这个病毒就更加会有力了,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大号感冒来对待。中国做动态清零的措施,主要是要确保冬奥会不出现大的疫情,但是既使是给定我们现在这样严格的防疫措施,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我甚至在想明年的时候,当全世界都开放的时候,恐怕国际旅行会爆棚,如果明年夏天要出去玩的话,我估计很多人都会第一个想法是赶紧买一张机票到国外去旅游一趟。但是,最好现在就把机票买上,估计到那个时候是买不上机票的,我们家就在做这个准备。最困难的时候应该看到希望,而不是沿着这个困难一直往下想下去,绝大多数人都会按照线性的方式去预测未来,但是这个预测往往是不对的。这是第一个有利于因素。

第二个有利于因素是中美,我们看到经贸关系缓和下来,中美元首刚刚进行一场网上的对话,这个非常重要,预示着中美至少在经贸领域会重启接触,美国方面也有很多对特朗普时期政策的反对声音,拜登政府是在寻找时机,要重新和中国进行接触。这个道理很简单,中美之间不仅没有脱钩,在过去这一年多里面重新挂钩了,看一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情况,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贸易战开打时候的水平,中美之间的这种所谓的不平衡,是加剧了,而不是缓和了。其实这个加剧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又挂钩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多了,又回到结构性的问题,长期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美必须坐下来谈,我想这是为我们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国际经贸环境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在国内看到了我们的政策也在调整,比如说拉闸限电,主要是因为煤炭不够,政府在加大煤炭的供给。限电这个事情是短期的事情,不会是长期的事情,房地产政策因为过去这半年间,调控已经见底了,有一些城市开始出台了政策,限制降价,这是很重要的信号,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并不是想让房地产业垮掉,房地产业还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当然了有部分企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都垮掉了,我们往往会被一些大的事件所左右,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状况。

我们不会说把房地产再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但仍是一个打基础的行业,我们不会看着这个行业就这么衰退下去,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城市房地产的政策在做一些微调,到明年的时候,房地产业稳定下来是很有希望的。

这是短期的一些有利因素,我的判断是到了明年的时候,中国抗疫完全成功,跟着世界大多数国家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在明年的增长不会太坏。这是短期的情况,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中长期的情况,很多人会顺着这个趋势,短期趋势一直这样预测下去,中国经济还会越来越慢、越来越坏,我认为这种预测是没有道理的。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非常剧烈的调整,我感觉调整已经到位了,调整是两方面的,一个是结构性的调整,就是我们产业之间有了调整,那些高耗能的、产能过剩的这些行业被消解了,一些新兴行业冒起来了。另一方面我们的调整是在企业层面,那些僵尸企业很多都被驱逐出市场了,这也是大家产生一些悲观情绪的原因,看到那么多的企业死掉了,其实那些企业就该死,就像上世纪90年代,做的那种剧烈调整,国有企业那么多的倒闭,那么多的民营化,5000万人下岗失业,也挺过来了,而且挺过来之后中国有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我觉得中国在过去十年所做的调整,就是为下一个十年新的增长周期打基础。

新的增长周期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知道本世纪的头十年我们的增长主要靠外延扩张,出口拉动、国内房地产拉动、投资拉动,基本上就靠这两个龙头来拉动。未来十年恐怕这两个龙头都不可靠了,我们要靠什么呢?要靠创新,要靠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方面,我们自己大大地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我自己有一个判断,就是未来10-30年,是中国在技术领域的高光时代,我们要重回世界技术前沿,这是1000年才发生一次的事情,因为上一次还是在北宋年间,我们才敢说我们在技术上领先世界。但是,在未来的10-30年里,中国就要在技术上领先世界。

因为领先有很多方面,我这里只是想提三个方面,第一个是AI和自动化,大家知道中国现在是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AI最领先的国家,这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我们在AI领域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少,其实也有,什么叫核心技术呢,就是算法,我们掌握的算法还不够多。但是我们的优势是应用场景广大,所以AI在中国的应用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比如在美国要在网上买东西还打电话,快递送东西还不知道送到哪里,中国在网上一下单,基本上可以数着分钟,就看到你的包裹到了哪里,只有中国能做到,就是因为我们的AI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起来了。

我相信随着中国应用这么走下去,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就在算法领域一定能够赶上美国,放眼看一下中国在什么地方离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最尖端的部分,还有一个是材料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都是烧钱的领域,钱不够,对不起就赶不上,比如说发动机叶片,我们的叶片就是没有人家的耐用,为什么呢?因为工艺不过关,工艺过关靠什么?我们还没有砸够钱,等我们砸够钱了就追上他了。但是AI不同,当我们应用场景大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来更新技术,追上美国的技术前沿。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器人,就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强大,强大到什么地步呢,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世界工业增加值的28%,什么概念?排在我们后面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加起来只比中国多一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总量是排在我们后面三个国家加起来的总量,而且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一流的国家,大是有力量的,我们的应用就多,机器人是最多的,用着自己就会造了,过去40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是新能源领域,现在看来未来的能源还是太阳能,主要是太阳能,大家可能会说搞核能,确实核能比较容易搞的,但是自打福岛核电站泄露之后,全世界都在减少核能,中国也不可能在这方面大规模的推核能,除非核巨变技术成熟了。但是太阳能领域中国不是说领先世界,全世界75%的太阳能相关的产品中国制造的,世界太阳能装机容量三分之一在中国,中国完全对世界其他国家是绝对优势。中国是积极地参与了世界的这一轮的减排工作,我们作出了非常庄严的承诺,就是双碳目标。2060年我们要实现碳中和,2030年要碳达峰,有人说碳达峰太快了,逼着我们拉闸限电,我觉得拉闸限电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恐怕更多地不是这方面的原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定了2030目标,才会有动力去减排,才会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化,中国60%的能源来自煤炭,煤炭是极其高污染的能源基础,排放占到中国排放总量的80%,我们要想减少排放,最重要的就是降煤。怎么降煤,就要发展太阳能,我们积极地参与了全球的减排议题,中国是有能力参加的,以前我们都是被动的,但是这次是有能力,全世界减排都要用太阳能,就对我们的技术和我们的产品有更多需求,我们在世界就有主导权了,这是太阳能。

第三方面电动汽车,这也是我们被低估的一个领域,电动汽车我们搞的时间很短,也就是10年的时间,我们的电动车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燃油汽车只占到全世界产量的10%,但是我们的电动车占到了30%-40%,我们在电池领域有绝对的优势,现在的电池要用贵金属,将来总有一天是不可持续的,宁德时代在研究什么呢,在研究纳离子电池,纳离子到处都是,不是一个稀缺资源,纳离子电池能源密度小,所以续航里程低,但是便宜,通过改进续航里程达到200公里就足够了,过去所谓的续航里程焦虑其实更多地是心理的,而不是实际的。我们现在各个地方充电桩越来越多,而且在晚上充电极其便宜,家里就可以充,不要那么快充,7个小时充满就行了,民用电就可以充,极其方便,这样还要什么续航呢?一般开着车,天天跑高速吗?不可能吧,大部分在城里跑,一天超过200公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再别说很多地方,单位里面还有充电桩,所以到南方城市去看一看,比如在三亚,新车里面一半以上都是电动车,而且比这个更好的是什么?高档电动车,蔚小理卖得越来越好,而且不怕特斯拉降价,特斯拉价格已经降到20多万一辆了,蔚小理还再三四十万,照样能卖得动,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这是头一回我们国产的豪华车销量在大幅度上升。蔚小理的销售已经超越了能够存活的门槛,就是一年10万辆。当然这和特斯塔还差得很远,因为特斯拉一个月就卖5万辆,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好处,我们引进了特斯拉,特斯拉就带来了鲶鱼效应,看一下销量,蔚小理的销量就是去年特斯拉卖车开始,大家都一起进步。

开放永远对中国是一个刺激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我们制造能力如此强大的时候我们不怕竞争,竞争会带来更大的好处。我们可以放开想一想,我估计最迟十年之后,中国的电动车会重走日本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所走过的路,就是大规模的出口,而且我们可能的高档的电动车也一起出口。

这三个技术只是我们看到未来技术的代表,我们很多领域都开始赶超世界,甚至超越世界,过去这些年我看了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特别是在山东,我们都觉得山东在衰落,山东没有衰落,山东有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看着都震撼,不大但是销量世界第一,在他那个领域里面销量世界第一,技术世界第一,这就是过去这十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我想总结一下,我们做企业的还有做政策研究的,不要被这个短期的趋势所击败,其实做企业的更应该是这样的,埋头拉车、使上劲,这是对的,但是有时候抬头看看远方,也是非常重要的。想想那些伟大的公司都怎么死掉的,柯达、摩托摩拉这是最近的两个例子,两个伟大的企业说死就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老不抬头看,老是被眼巴前的这点利润所左右,最后世界变了,他只好死掉了。所以我判断,未来这个10到30年,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地仍然在中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这是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地方,我们大家不要被这些短期的经济下行所左右,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谢谢大家。

观看论坛完整视频,请登陆直播链接:

http://www.eeo.com.cn/autozt/df439b8d-a18b-4f4b-923f-efb51cf53c4d/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