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卢锋:为什么不能拿“日本遭遇”套解中国经济

发布日期:2024-03-24 05:15    来源:

前段时间,外界出现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状况套解中国经济的论调,认为有相似之处。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他认为,这种看法以偏概全,甚至是张冠李戴。

卢锋说,去年曾流传较多的针对日本经济低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学说,是指在日本特殊体制背景下,一批仍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性破产企业未真正破产,而是与银行达成默契继续维持经营,并不断偿还债务,但不再积极投资。这迫使日本政府为填补企业投资不足造成的缺口而不断举债。他认为这只是对日本经济低迷格局形成机制的一种阐述。

同时他指出,虽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挑战,但经济走势特点及成因,与当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发展阶段、基本面条件和直接根源都有本质不同。

卢锋认为,两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仍处于城市化后期,“一带一路”共建市场也有广阔发展空间,国内一批长期重视创新的优秀企业仍处发展上升期。中国经济同时具有追赶阶段后期的驱动能量和局部前沿领域拓展引领的创新动能。因而,就潜在增长能力而言,中国仍处于可以较长时期保持较快发展的阶段。

而20世纪80年代,日本用汇率衡量人均收入已逼近甚至超过美国,其经济追赶阶段已大体完成;日本经济发展至产业和技术前沿区域后,早期追赶阶段比较优势助推增长作用逐步消失,其国情特点又造成其前沿引领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导致其潜在增速大幅回落到低于美国等国。这与我国目前国情和发展阶段有本质区别。

另外,在日本经济成长和转折阶段,内外部原因导致外汇和货币政策错配,造成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前所未有的资产价格泡沫。1990年泡沫破灭,股价暴跌,楼市大幅收缩,少数城市房地产价格跌幅达八成,日本经济由此进入漫长深度调整低迷状态。

卢锋指出,中国近年资产价格也出现波动和调整,原因之一是国内外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传导和影响,二是有关部门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考虑主动实施特殊监管措施的结果。资产价格波动会影响居民收入和市场信心,进而关联有效需求不足,这些政府都高度重视,并正在采取措施。中国这方面实际情况与日本因危机冲击造成的无法避免的衰退式调整不可同日而语。

谈及日本的教训,卢锋说,为应对经济长期低迷形势,日本长期以来不断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规模和力度,试图借助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摆脱困局。这些政策虽然对日本应对资产泡沫破灭的超常冲击提供了支撑,但是没有真正改变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结构性原因,反而在客观上使经济陷入无法平衡长期过度刺激和巨大债务窟窿的困境中。

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面临困难,无论其性质和成因都与日本经济衰退有本质区别,中国应对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是要针对现实形势特点和困难具体成因对症施策、综合治理。同时,更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发展。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求“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卢锋说,中国根据上述方针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并激活经济内在增长潜力,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