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维方
闵维方
  • 电话:6275-1402
    电子邮件:wfmin@pku.edu.cn

闵维方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2002-2011)、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闵维方教授1983年至198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先后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组织社会学第二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1987年至198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教育财政博士后研究,兼任校长助理。1991年至1992年借调世界银行总部教育投资高级专家。闵维方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国际学术组织奖励20多项。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北大国发院教育经济学教授、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
  • 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与政策分析、国际比较教育学
  • 教育经济学

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
Reform at Peking University, 论文 《INTERNATIONAL BRIEF FOR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January 2012
创先争优与一流大学建设,论文,《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2日
大学:变与不变 访谈录 《人民日报》2011年3月24日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论文,《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日
教育: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与郭丛斌合作),论文,《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24期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in《HIGHER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Published by the World Bank,2008
Educ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Urban China, 论文,《FRONTIER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8年第3期
中国西部教育生产函数研究,论文(与薛海平合作),《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2期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论文,《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2007,第4期,东京,日本
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研究,论文,《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高等教育改革,论文,《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
先进性要求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论文,《人民日报》2005年7月6日
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规范化 论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
高等院校与终身教育,论文,《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哲学社会科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 论文《人民日报》2004年5月12日
我们这样看待世界大学排名 访谈录《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9日。
美国研究型大学:经费来源与支出结构的特征分析与启示 论文《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论大学组织的分化与组合,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论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论文 《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迅跑 论文《人民日报》2003年4月25日
打造世界一流 访谈录《管理学家》2003年2月号。
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 论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3月
既为经师 更为人师 论文 《求是》杂志2002年第24期
中国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学费水平与规模扩展(英文) 论文 《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教育经济学国际会议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与时俱进,创建一流大学 论文《高校理论战线》 2002年第7期
坚持与时俱进 推进理论创新--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高校在校生私人教育支出及付费意愿研究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论文 《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研究报告选编》,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 2002
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论文《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8日。
产学研相结合 增强核心竞争力 论文《日本经济新闻》报2001年7月3日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大学的作用 论文《日本经济新闻》报 2001年6月12日
试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 论文《等教育论坛》2001年第4期,
中国高等教育当前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趋势(英文), 《国际高等教育》2001年1月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4期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试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与邓娅合作),《高等教育论坛》2001年第4期,
第1-8页
中国高等教育当前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趋势”(英文), 《国际高等教育》第22期
2001年1月edited by Philip Altbach, 波士顿,美国。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认识”,《欧美同学会会刊》2000年12月号第13-17页。
中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效益问题初探”与阎凤桥合作,北京大学《高教论坛》, 1999年第四期。
成本补偿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 (与陈晓宇合作),《教育与经济》1999年第3期第1-6页。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木桶现象’的探讨”(与阎凤桥合作),《教育与经济》1999年第2期第9-14页。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丁小浩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与劳动力市场化”(与陈晓宇合作),《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光明日报》1998年7月8日第5版。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与陈晓宇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大学如何承担新使命”,〈人民日报〉1998年5月22日第5版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与社会公平,《科学决策》杂志1997年10月号。
规模效益理论与高等院校结构调整的实践(与丁小浩合作),《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做好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北京大学校刊》1997年2月
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王义遒等合作),《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5期第153-157页。
21世纪的信息经济与大学的作用,《教育与经济》1995年第3期, 《新华文摘》1996年第1期
世界高教改革的趋势与我国高教改革的实践,《北京高等教育》1995年第6期第15-18页。
“根据中国国情实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中国高等教育》1995年第11期。
“高等院校系和专业的规模效益研究”(与丁小浩等合作),《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第7-10页。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传统”,人民出版社《学习》杂志1995年11期,第67-75页。
“高科技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出版社《学习》杂志1995年第6期。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投资体制改革”,《教育研究》1994年第12期第30-38页。
“建立高效益的高教投资体制”《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29日(张怀志访谈录),北京,中国。
“高等教育改革五点设想”,人民出版社《学习》杂志1993年第 6-7期,第166页。
“中国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探析”(与魏新合作),《高等教育论坛》1993年第1期第33-43页。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考虑质量因素的分析”(与丁小浩合作),《教育与经济》1993年3月。
“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展:效率与规模经济”(英文)(与曾满超合作),《高等教育政策》(国际核心期刊)1992年第5卷第2期
“中国高教财政:面临的挑战与1990年代的战略”(英文),《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国际核心期刊)1991年:21:151-161。
“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研究”,《教育研究》1991年第10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1期转载。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形式与办学效益研究”,《教育研究》1990年第10期第31-39页,《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转载。
“职业教育与劳动生产率:北京汽车工业的案例研究”(英文)(与曾满超合作),
《教育经济学评论》(国际核心期刊)1990年: Vol.9, No. 4, pp.351-364。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教育科学出版社《外国教育》杂志1988年第3期第9-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