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至7日,“村长工作坊”第二期在北大国发院火热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村长怀着求知之心与乡村振兴之梦走进北大国发院,聆听张维迎、周其仁等大师级教授和业界专家的分享,并实地走访、研讨互动。村长们为期三天的学习不仅为北大国发院承泽园院区增添一道夏日风景,更为自己的村庄带来了发展的新资源和新思路。
“村长工作坊”创立于2021年,今年是第二期,也被称为2.0版,本次的三天课程为2.0版的第一模块,之后还将有第二模块的现地教学课程和年底的结业设计课程。整体项目由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联合北大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创立,旨在以专业知识凝聚和赋能乡村发展带头人,打造知行合一的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与现实案例共创平台,深受村长和各界好评。
欢迎仪式与破冰
村长们克服疫情的干扰,放下村庄的事务,专心来北大学习非常难得。因此,国发院公益委员会还特别为大家举办了一场欢迎和破冰仪式。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秘书长余毅热情欢迎四十余位村长、村书记的到来。当日恰逢七夕,余毅表示,公益委员会和村长工作坊就像各位村长、村书记与北大国发院之间的鹊桥。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研究员、助理院长兼BiMBA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保群,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教授张维迎,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社会创新与行动实验室(SAIL)创始人、公益委员会学术会长王超老师,以及公益委员会会长刘京,副会长田汉、霍斌、徐涛、武雪松等多位成员都参加了欢迎仪式,并与新一期的学员们进行破冰交流。
范保群老师代表国发院欢迎村长们的到来,他表示,村长、村书记是一项非常辛苦,也非常重要的工作,国发院和校友公益委员会都希望通过“村长工作坊”不仅让大家走进大学的课堂,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一起集合有益的社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公益委员会会长刘京在致辞中表示,公益是灵魂最好的栖息地。公益委员会发起“村长工作坊”这一公益项目,既是为了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每一位公益委员提升自我社会价值的需要,大家一起共创和成长,引领更多的公益人士参与,助力更多的村镇成为发展的新标杆。
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SAIL)创始人、公益委员会学术会长王超老师向全体参会学员和委员介绍了整体的课程设计,希望经过分阶段的学习和共创后,乡村工作带头人能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走,经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后能带领乡村做出改变。
开课日:高密度的大师课与实用课
8月5日上午,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为村长们举行了开学仪式。随后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由国发院周其仁教授带来首讲。
周其仁老师是中国研究农业与农村问题最具功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很多调查和案例都与农村有关。周老师以“城乡中国与乡村振兴”为题,基于自己深入调研的农村发展实例,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动而深刻地讲述了乡村振兴的不同模式。有学员表示,听完周老师的课收获巨大,乡村振兴确实不能只在村子里面做文章,要和外部建立联接。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王宾带来第二讲,主题为“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他从中国农村治理的角度为村长们分享了国家对于乡村治理,尤其是集体产权、治理权与组织架构的探底与思考。让村长们更好地理解了国家对于乡村治理的新思路和方针。
下午的课程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开讲。他以“谈谈乡村振兴的共仁、共益与共富之道”为题,以历史的演变为线,分享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乡村自治案例与文化传承,增加了村长们对乡村振兴的历史时空感。
“村长工作坊”的首期优秀学员、北京大兴区赵庄子村书记兼益民农村社工事务所主任韩春光现身说法。他以自己从企业家到村子发展带头人的亲身经历,并结合社工发展的故事,讲述了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模式,让更多村长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止是经济发展,还要注重村落的社会治理工作,促进人们对乡村亲情文化的回归。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事长、秘书长刘文奎带来的课程主题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以乡村振兴基金会多年来的投资案例为线,分享了乡村发展与治理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资金缺乏,还有与农民的信任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参与度与治理能力、项目可持续性等很多问题。否则,初心很好,结果未必都美好。
北大国发院EMBA2017级校友、成都和盛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林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创新者。他分享了成都的“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
北京大兴区赵庄子村书记兼益民农村社工事务所主任韩春光
中国乡村振兴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刘文奎
走访日:用他山之石激发灵感
8月6日,根据王超教授的设计,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和国发院校友部组织本期学习的村长们走进现地:北京市密云区金叵罗村。
王超教授和多位公益委员带队,村长们认真参观了金叵罗村的金樱谷农场、飞鸟与鸣虫自然教育基地,并在西口研食社用午餐。大家不仅在这里看到了现代农业与有机农作物的种植,还看到了这里如何将传统农业与城市旅游业相结合,开展采摘、乡村游乐等创新项目。
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王超教授下午还特别组织金叵罗村的带头人与骨干进一步分享他们的实践,并与前来学习的村长们共同展开讨论,尤其是共创式学习。学员们分组研讨金叵罗村或自己村庄的案例。大家一起研讨如何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文化传统、资源禀赋,设计一条创新发展之道。
结课日:让思考变成有效方案
8月7日是本期工作坊的结课日,但依旧日程密集,课程含金量满满。
上午,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工程师马罗亚带来了农业电商与金融实践的分享,讲述了京东等平台企业与多个村庄联手发展的案例。在电商下乡与普惠金融的今天,平台经济与新技术如何在兴农助农方面发力,引发大家的深入讨论。
北大国发院长聘副教授、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带来的主题课程是乡村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村与碳排放之间是什么关系,国内外有哪些实践案例。尤其是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
北大国发院MBA2012级校友、中化商务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郑淑娟分享了乡村环境治理。她以中化集团的多个现实案例分享了农村环境的巨变。从原来的脏乱差的落后村庄,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青山绿水的新农村样板,让村长们听得津津有味。
下午的结业式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超教授团队的经典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沙盘推演。同学们结合三天的知识学习与参观研讨,随机分组,然后不仅选出组长,更要选出一个案例,对案例村庄进行创新改造,制定一个行动方案。大家在小组研讨完成创新发展方案之后,再分组给所有同学和老师展示,互相点评,形成一套更有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第二部分是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为大家带来毕业致辞。他向大家介绍了北大国发院的源起与特色,尤其是这里的校友服务和更多课程的学习机会。姚洋院长衷心勉励大家保持学习,保持担当,保持与北大国发院的联接,把学习当成一生的志业,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把北大国发院当成自己的母校。
随着本期课程走向尾声,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 “村长工作坊”第2期的首个模块课也正式结课。同学们与老师和公益委员依依惜别。希望三天的课程只是村长们重新思考和规划村庄发展的开始。期待第二个和第三个模块的课程也都能如期举行。不论前路是否艰难,北大国发院和公益委员会仍愿和大家一起前行,用智慧和担当为村长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
关于北大国发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NSD)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随着更多学者的加入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国发院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经济学、人口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学院秉承北大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学风,高度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进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发院已经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和智库于一身的综合性学院,成为北大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公益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2月22日,秉承“北大精神、社会情怀、聚焦公益、创新发展”理念,汇聚了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精神、有全球视野的教授、企业家及其他界别校友,通过创新的组织形式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实验,成为构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公益委员会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和公益体验确定为社会创新探索的方向。
关于村长工作坊
2021年起,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联合北大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创立了专业的乡村发展带头人交流研修平台——“村长工作坊”项目。该项目从人才培养与资源对接两方面入手,探索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的乡村发展样板,在推动乡村建设的同时,为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方向提供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