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招收2006年博士后计划

发布日期:2005-12-26 02:1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计划招收若干名博士后,其中计划内1名,自筹2名,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代招1-2名。有意者请在2006年2月28日之前将以下材料寄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于菲处(邮编100871):

a. 申请信;

b. 课题研究方案(两年);

c. 在相关领域的论文一篇;

d. 博士证书复印件(未毕业者除外);

e. 个人简历;

f. 导师推荐信。

中心将于4月1日之前通知申请者初选结果,并告知面试时间。最终入选者将于2006年7月入站。

 

 

1、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技术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绩效

(1)、指导老师:林毅夫

(2)、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3)、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技术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绩效)

(4)、研究背景: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如何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获得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最为关注的话题。自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大量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文献对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较早在这方面进行理论尝试的是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由于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拥有相同的技术,这时,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欠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速度应该比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速度快,并因此使得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于发达国家,从而使得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逐渐减少,并最终使得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收敛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除非有外生技术变迁的作用,否则经济稳态下的人均收入增长将等于零。然而,经验证据表明,虽然美国各州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收敛(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但是,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并没有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 Romer,1994)。并且,自工业革命后的20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地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因此,对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来说,它们不但需要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实现人均收入向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收敛,但部分新兴工业经济却实现了人均收入向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收敛的现象,而且还要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

为了解释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现象,就必须避免要素边际报酬的递减,或者就必须寻找到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engine)。基于这个目标,最近的经济增长理论沿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扩大资本的范围——例如将人力资本等其它资本包括进来,并继续把资本积累视为经济增长的动力(King and Rebelo, 1990;Rebelo, 1991);另一个发展方向是认为经济的外部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按照这个思路,当个人或者产商积累新的资本时,他们不可避免地提高他人所拥有的资本的生产率。这种溢出效应可能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知识(learning by doing)而发生在物质资本投资过程(Arrow,1962),或者发生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Lucas,1988)。第三个发展方向是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Aghion and Howitt, 1992;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c;Romer,1990)。新增长理论对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的持续增长的解释是很有见地的。然而,对于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以及中国大陆在20世纪后20年里超常的经济增长和向发达国家收敛的现象,新增长理论未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Pack 1994;Grossman and Helpman, 1994)。

笔者及其合作者基于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败得失和经济转型国家的若干经验教训,通过对大量历史证据的归纳,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和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归因于这些国家采用了“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并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遵循由本国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时,不但可以使得经济获得最大的资本积累速度,而且这些欠发达国家还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并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升级。笔者认为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如果一个欠发达国家想在产业和技术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首先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距。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则意味着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更快地增加。而资本积累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剩余或企业所产生利润的规模,以及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储蓄意愿。当企业进入到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时,并且在生产中选择了成本最小化的技术——这是采纳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结果,这个企业将是有竞争力的,它将获得最大的剩余或利润。同时,当资本配置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时,资本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当然,这时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储蓄意愿也最高。而且,在采纳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政府无需扭曲要素和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动用行政力量来人为地创造合法的垄断,这样,经济中就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浪费性的寻租活动。由于面临硬的预算约束,企业只有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才能赚取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如果采纳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将得到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速度将大于违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速度。同时笔者还认为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欠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来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并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升级。尽管落后国家的技术引进成本会随着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缩小而上升(Barro and Sala-i-Martin,1995),但是,只要落后国家的技术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那么落后国家都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或者学习技术,并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升级。因此,在采纳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欠发达国家可以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然而,我的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通过基于对大量历史证据的归纳、分析和对比而作出的,缺乏坚实的数理模型作基础。随着我对这些理论所进行的思考的日渐完善,现急需招募一个博士后对这些理论构进行数理建模。

这一领域内可能的研究选题如下:

a. 要素禀赋、自生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

b. 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

c. 要素禀赋、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研究

d. 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

e. 要素禀赋、发展战略与收入分配研究

f. 要素禀赋、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波动研究

g. 要素禀赋、发展展略与经济的开放程度研究

h. 相关政策建议

(5)、研究方法:以当今主流经济理论(特别是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重点说明发展中国家在遵循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发展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最终实现向发达经济的收敛;然而,当发展中国家违背自己的比较优势而选择赶超战略时,这个经济会有着拙劣的经济绩效。

(6)、预期成果:在国际顶尖经济学刊物发表论文2——3篇,在国内一流经济学刊物发表文章10篇左右。

 

2、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

指导教师:曾 毅 教授

本项目拟深入开发已有的及将继续搜集的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及其他有关数据,研究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分城乡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健康状况与照料需求成本的现状、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 既推动学科的发展,又向政府递交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报告。

 

3.老年人口健康长寿的的社会、行为、环境与生物遗传影响因素研究

指导教师:曾 毅 教授

老年人口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与生物遗传影响因素的跨学科研究是我国目前的一个薄弱领域。 本课题研究为什么有的老人健康长寿无疾病直至逝世,而有的老人长期体弱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环境与生物遗传因素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如何对老年健康改善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可行的政策与干预方案建议,达到不断提高老中青生活质量,人民既长寿又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职位为与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合招。

有意申请” 老年人口健康长寿的的社会、行为、环境与生物遗传影响因素研究” 博士后计划者请在2006年5月6日之前将以下材料寄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于菲处(邮编100871):
a.  申请信;
b.  课题研究方案(两年);
c.  在相关领域的论文一篇;
d.  博士证书复印件(未毕业者除外);
e.  个人简历;
f.  导师推荐信。
 
中心将于6月1日之前通知申请者初选结果,并告知面试时间。最终入选者将于2006年9月入站。

 

4、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

      指导教师:霍德明 教授

研究背景:放眼全球,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不断爆发,全球金融是否会出现系统性大崩溃?纵观国内,中国目前经济金融处于大幅度变化阶段,不确定因素增加,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体制性风险可能加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成为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本课题的目的是在西方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金融模型,并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走势。

   这一领域内可能的研究选题如下:

a. 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

b. 金融一体化、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研究

c. 金融创新、金融管制与金融稳定研究

d.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波动与金融稳定研究

e. 国家发展战略与金融稳定研究

f. 金融效率、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

g. 物价稳定、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

h. 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程度的综合评估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i. 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j. 金融安全网与金融不稳定的预警机制设计研究

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统计和计量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以当今主流货币金融理论(特别是金融危机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寻找中国金融不稳定的来源,从而为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出谋划策。

对申请人的要求:

a. 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

b. 熟练掌握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c. 有处理金融数据的经验;

d. 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统计软件;

e. 有较好的中文写作能力。

 

5、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和预测

      指导教师:宋国青教授

   现有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没有理论基础。本课题的目的是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并定期撰写宏观分析报告。申请者必须熟悉各种宏观经济模型,熟悉计量经济学方法,并具有较好的中文写作能力。

 

6、全球化背景下珠三角产业竞争力分析

    指导老师:姚洋教授

 

(1)研究目的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制造业围绕着中国进行了重组,中国之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者,而中国成为最终产品的制造者。珠三角地区在这个重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项目的目的是研究这一地区产业在当前和未来的竞争力,以确定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

 

(2) 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a) 东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各主要产业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优势和劣势;

(b) 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空间和途径;

(c) 香港、广州和深圳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三个城市在未来大珠三角发展框架中在金融领域的协调;

(d) 和全国情况进行比较。

 

(3) 要求

申请者必须具备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量工具的使用。熟悉珠三角地区的申请者优先考虑。

 

    本职务常驻地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