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罗德里克:中美经贸的关键是尊重自主性、坚持互利性

发布日期:2019-10-31 10:13    来源:

题记:2019年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上海纽约大学联合举办论坛,主题为“中美经贸关系——寻求新的出路”。本次论坛还发布了包括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37位有国际影响力的经贸专家和法学专家签名的联合倡议书。本文根据倡议书的三位核心发起人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

我和姚洋教授、雷蒙(Jeffrey S. Lehman)教授,以及我们邀请到的几十位著名经贸专家和法学家其实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必须找到一条路,能让中美之间走出经贸摩擦。但中美两国的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如此不同,如何才能使两国继续贸易并尽可能双赢呢?为此,我们提出一个框架,以期为中美贸易关系的重新讨论奠定一个基础。

在此之前,中美之间都主要参照世贸组织的现有规则,这些规则很重要,也确实在历史上为多边贸易体制和多边原则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在有些方面,这些原则就显得不够,调整起来很缓慢。比如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好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崛起,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些摩擦,中美贸易摩擦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世贸组织跟不上这样的变化,对于化解摩擦也显得很无力。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人们期望它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不同之处做一些调节,当时很多人也认为中国会越来越向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靠拢。但我们都看到,中国一方面在过去4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又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路径,没有完全复制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模式,把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我看来,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指手画脚是不合适的。

当然,这让西方很失落。毕竟曾经期待的中国向西方靠拢并没有实现,其他方面也有一些期望没有实现。比如美国,中国外贸的增长,尤其是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给美国很多产业和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或成本是人们最初未曾想到的。

中美两国的分歧还存在于地缘政治、人权、价值观体系等方面,所以才带来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当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必须趋同,即中国必须向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靠拢,必须对美国的投资者开放市场,完全兑现或履行中国最早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第二个是脱钩,即中美两国完全脱钩。

为此,我们工作小组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两国既不需要完全的经济脱钩,也不需要做深度融合,而是通过中间道路的选择,使中美两国既可以继续从贸易中获益,又可以在经济方面实现和平共处。

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都需要政策的空间,一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是强大的主权国家,中国应当拥有制定自己的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自主性,美国也有自己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希望双方的政策都能遵守一定的原则,尽可能与对方的贸易政策及商业价值观相符。这样既保留了各自的政策空间,也让对方相对满意。

这份倡议书有很多细节,核心是“四只篮子”框架。其中第一只就是“禁止篮”,即如果一国实施的政策以伤害别国为代价来增进本国的福利,比如只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垄断全球市场,或者想用不平等的数据或定价获得全球垄断,这种“以邻为壑”、把负面效应转给别国的政策应当被明令禁止。

然后我们提出的还有第二只篮子,即“双边谈判与协调篮”,第三只篮子“国内调整篮”和第四只篮子“多边治理篮”。

“四只篮子”框架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制定出新的磋商机制,让中美两国可以各自做好自己的改革,同时遇到问题能进行良好的双边磋商,也可以启动多边治理和磋商,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走向摩擦,甚至对抗。

我们所努力制定的这些规则,是希望中美两国都能够实行并保护自己的产业政策模式和经贸模式,但与此同时,也要确保这些自主性的政策或经贸模式不会干扰对方和别国的利益。

磋商的语言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比如说如何进入市场。我们希望能够持续管理这些跨国的溢出效应。

对于每一个国际磋商机制来说,我们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谁会来执行这种新的磋商机制。在国际外交上可能没有一个绝对的执行者,也没有第三方能够去执行,这都需要基于我们互相的信赖以及互惠的合作。所以,我们希望《联合倡议》所提供的机制是一种语言、一种理念,帮助我们打造一个新的经贸关系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帮助我们不断增进两国经贸关系之间的互信。

我们愉快地看到,这份《联合倡议》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美国和中国学界的强有力支持,并且有很多人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这可以成为两国的一个新出路,能够不断推进中美关系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许与目前美国政府的方向不同,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更好的方向。

相关新闻链接

包括5位诺奖得主 37位学者联合倡议:一项中美经贸磋商新框架(附联合倡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