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飞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发布日期:2018-01-25 11:4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未标题-1


背景介绍: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20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第103次【朗润•格政】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战略”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10余位中青年学者从哲学、国际政治与外交、经济、公共管理、历史、法学等多视角,研讨中国新时代战略的重要安排和转型。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大国关系室主任钟飞腾在研讨会的发言整理,原稿5500字,本简报略有删改,并经发言人确认调整。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slzheng@nsd.pku.edu.cn,并经作者本人审阅。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50年的新两步走战略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总体原则、目标和实现途径。就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部分而言,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十九大报告在目标、结构以及内容方面均有较大的调整。

一、党的政治报告关于中国对外政策的两个总基调

一是,十九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重大成就。在以往的报告中,是没有这一部分的。报告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来概括过去五年我国在国际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报告将“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列入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提及南海问题,对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包括“八个明确”,其中之一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新型国际关系”是新词,十八大报告里面有“新型大国关系”,但可以看出前者涵盖了后者,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但十九大报告将它提升到统领对外工作全局的高度。

放到国内国际比较的视野中,那么更能看清楚过去五年我们解决的难题和干成的大事有多大的份量。2010年我国GDP总量与日本持平,现在如果按购买力算,我们是日本的3.5倍,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还能保持在6%至6.5%之间。像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保持这种增速,将对国际社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中国在过去200年里面从来没有在国际地位上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我们还将继续挺进原来不熟悉的一些国际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谦虚谨慎、加快学习。

二、对比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的国际部分

十八大报告主题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九大中变成“决胜”,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和自信。未来一段时期,就国内目标而言核心的一条是“减贫”。就此而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调还是从国内出发的,以国内成就来衡量。但是,放到国际范围内,我国减贫工作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工业革命以来的二百年,西方社会从来没有解决这么多人的贫困问题。

国际部分的标题也有所变化。在十八大报告中,“继续促进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到了十九大报告中变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比之下,现在这个更为具体化,既有对过去所走的道路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这种提法跟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很大关系,我们推出并落实一些新理念,让中国的方案和理念能够被世界所接受。

在论述国际形势的格局与力量对比时,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十九大报告在分析有利因素时的语气有很大调整,对和平发展的前景是极有信心的,认为“不可逆转”。而在分析世界面临的挑战时,也有很大的变化。十八大报告提出来四种类型的挑战,包括发展、霸权主义、局部动荡以及非传统安全,而十九大报告则认为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了,但是重心有所变化,世界发展问题更为艰巨,且一分为二,经济增长和贫富分化都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再写入霸权主义,这是一个极大的调整。这既是对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增长的信心,也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困境的一种判断,至少美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能为所欲为了。还有变化较大的还有对非传统安全,十八大报告例举了三个——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而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到了四个——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具体内涵

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十九大报告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领作用。十九大政治报告在国际部分讲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含义是“五个要”,分别是按政治、安全、经济、文明与生态等五个层次排列的,这与国内目标中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配套的,是一种典型的国内目标国际化。

2.向维护权益的大国身份的转变

我国正从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中大国向强国迈进。这种身份特征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就体现在我们要着力维护中国的权益。十九大报告不再提“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自从1982年以来,在国际部分从来没有像十九大这次变化这么大。十九大报告中透露出中国的自信,“霸权主义”不再,这是非常大的变化。新增加“恐怖主义”、“重大传染病性疾病”,特别是“网络安全”,这和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关。十九大报告的用语指明了中国外交的一般原则变化方向,要增强维护中国权益的姿态。这也表明我们正积极向强国迈进,因唯有强国才会使用这种语言。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

这次报告将过去几年中国外交中的新理念整合在一起,而且格外强调理念的作用,突出理念先行。在大国层面则是大国协调,在周边是亲诚惠容,在发展中国家则是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在全球治理方面是共商、共建、共享。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大国关系时的一个新变化是,显著拓展了“大国”定义,除了美、俄、欧三家,还包括金砖国家。十九大报告则将大国协调从经济领域拓展了所有领域,这是一个新变化。

在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方面,十九大报告增加了军队外交。这一新论述与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强军兴军新局面密切相关。随着军队参与外交被提升到与人大、政协、地方、人民团体一个序列,中国军事力量的海外影响力将获得更大的拓展,对全球秩序的影响力也会稳步增强。

4.建构了对外开放新平台——“一带一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平台之一是“一带一路”。原来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公共平台,一般都是西方人建好了,规划了严苛的条款。如果我们要参与进去,那么就必须遵守对方事先设定的规则。在学理上,我们早就知道,制度是非中性的,西方国家建立的这套制度总体上有利于他们的精英统治阶级。一般而言,在参与这些制度时,我们缺乏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一届领导审时度势,开天辟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而且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支持参与,这是全球治理领域和大国外交领域的最大变化,是我国在新时代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我们把发达国家的贸易内容和多变贸易体制放在最后,这也体现出我们的优先任务是发展“一带一路”。

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规划,到2050年我们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届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按照目前的一些推算,届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将是美国的一半,但中国人口会是美国的3.5倍,经济总量毫无疑问跃居世界第一。不过,中国人口总量居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二。这两项都是历史性巨变。

(郑世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