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欧德赟:我的抗“疫”72小时行动

发布日期:2020-03-09 01:31    来源: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青年学生们无论是参与疫情调研、积极投身学术研究,还是开展志愿服务,坚守后方鼎力支援,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北大青年坚实可靠的担当,彰显了北大青年昂扬坚定的风貌。

      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欧德赟就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疫情,怀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念头,1月25日到28日,欧德赟联系高中校友会,投身募捐前期筹备,联络多个组织,号召校友,发布公告,成功促成了高中校友会募捐计划。截止3月1日,这次项目已成功募捐超百万元,落实购买和合同签订的物资也超过百万元,并已将大部分物资送抵湖北前线。

欧德赟所在高中校友会捐赠物资送抵湖北

下面,欧德赟分享了自己和朋友们抗“疫”72小时行动的故事。

欧德赟,广东广州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金融学专业。

 

欧德赟:我的抗“疫”72小时行动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始终相信,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青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而我们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我们思考现实、勇于尝试、竭尽所能。

      1月24日除夕夜。疫情逐渐严峻,朋友圈弥漫着一种伤感,跨年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武汉加油”。当时我和武汉的一位师兄聊天,他说武汉疫情严重,需要按区隔离,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2020的开年,对我们来说并不太友好。人命在自然面前,还是挺脆弱的。我感到一种无力感,想做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做起。鲁迅先生说学医不能救中国人,此时此刻,我却觉得不学医可能连一两个中国人都救不了。
      1月25日,两个高中直系师妹(其中一位还是国发院2019级校外双学位学生李雨涵)在华附校友群里说,在美国可以买到防护服,希望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货源,咨询校友会有没有基金会,或是专门的援助计划。很快这个声音就沉寂在几百人的群里面,除了官方捐款渠道和大型慈善机构,好像大家也没什么办法。
      但偏偏这次我比较执着,现在没有,为什么不能有呢?国家级别的疫情,就应该全民上阵,现在还有很多民间力量没有调动起来。有时下决心,就在一瞬间。
      当晚我找到华附校友会理事会成员,希望校友会能够成立募捐项目,集中校友力量,从国外采购物资,支援前线医护人员。当时校友会出于法律等因素考虑,婉拒了我的提议,建议我通过红十字会捐赠。

募捐计划的源起

      1月26日,早上起床就有小惊喜——校友会非常重视,并成立了小组专门讨论此事。我和两个师妹进群之后,陈述一番,校友会许久没有回复,料想是在慎重考虑。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我受到的鼓舞却是非凡的。我本以为,这又是一次无疾而终,但理事会以及各位师兄师姐,其实一样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对同胞的关怀。
      不想坐等结果,除了校友会,还有很多组织可以利用师妹提供的购买渠道。我接连联系了广州红十字会、武汉红十字会,但是红会是政府机构,表示不能公开这个购买渠道,他们本身也不太可能从国外购买物资。随后联系了前几天就开始募捐的北大校友会湖北分会,很意外,推送上的电话一打就通,而且非常热情地拉了个群,马上问起了货源的问题。虽然最后北大校友会没有采用我这个货源,但交流过程中,北大校友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流程上给了我极大的指引。我明白了援助计划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案:从美国购货、运回中国、落地后交付各级医院,其中需要大使馆、中国民航、中国海关、快递公司、物流公司等各类机构组织的诸多支持,还有法律、外汇等问题,需要一个个解决和落实,是一项大工程。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两位师妹已经有点失落了,这一个大想法,如果最后变成几个人集资购买,会有比较大的心理落差。说实话,我当时也有些泄气。但如果我也放弃了,那就是三个人都认输了,相当于打败仗了。所以我重振旗鼓,继续鼓励她们,也鼓励自己。
26日下午,校友会终于同意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迈出去了。碰壁和回报,永远都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什么时候来,但答案终会出现。当晚,我参考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募捐计划,制定了华附校友会的募捐计划书,并提交给校友会进一步完善。

欧德赟和校友会负责人沟通募捐事宜

      1月27日是最重要的一天,许多纸上的想法,要落实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全天,我都处于不断联络的状态。先是打了几十个中国工厂的电话,发现都打不通或者关机(后来发现他们已经被征调了)。再是联系了外国的几个公益组织,北美学生联盟(与供应商达成了合作),凯斯西储计划(可以帮助慈善组织把物资运回中国)。东拉西扯,总算总结出了仅存的货源。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国外购货,换汇汇款的问题怎么解决?具体的募捐账户,个人账户还是对公账户?还有一系列法律问题。其实到了这里,就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托朋友三转四转,问外管局、银行、律师、基金会、民政厅,拼凑出一个大概的答案。国发院2014级博士金洋师兄,2017级硕士林晴湄师姐,都非常热情地帮助我咨询了很多专业问题。
      但是再具体一点,单凭我个人就很难了,比方说到了海关怎么转,药品怎么报批,国际贸易怎么交割?
      转机出现在当晚,一直沉寂的校友群开始活跃起来,大量已在社会各界有所成就的校友,各显神通,几个小时之内,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了从购买到对接医院的大部分问题,有直接在日本找到货源的,有联系主要地区海关的,有在美国可以包机的。
讨论之后,很多事宜都落实了,接下来就只剩下正式发布募捐通告。

国发院师兄师姐积极提供帮助

      1月28日,我们在筹备群之外,建立了新的信息群,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陆陆续续几十个人加进来,提供了各种医院、货源、物流的信息,还有热心帮忙一个个打电话联系厂家的同学。
      众志成城大概就是这个场景吧。
      28日晚,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合法合规?但到了此时此刻,没有人想放弃,所有人开始找类似的案例,希望能说服法务这是合法行为。但法律是铁的,在国家法律法规面前,我们选择遵守。于是我们灵活处理,从公开募捐变成面向校友的小范围倡议,算是一个让步,但最终,也算取得了成功。

欧德赟的朋友圈状态

      1月25日到28日,72个小时,尘埃落定。我也算是执行力强大了一次,从零到一,我没有让这一次拼命无功而返。真的挺辛苦,但是看到实打实的物资可以拿去支援疫区,又很心安很开心。可以说,这是二十年来,我做的社会贡献最大的一件事。
      而且,对我启发很多,很深。
      一个是,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新的理解。27日这一晚所有问题堆到一起,很无力,因为从开始组织到当天,我都想着一力承包,不放心别人的能力,不放心别人的意志力。到了那一刻,发现很多问题自己都解决不了。其实往深了想,是我太想当英雄了,想承受中间所有的痛苦,也想接受最终所有的掌声。英雄梦很多人都有,但自负与托大,很容易毁了梦,也毁了别人。相信队友,才是走向胜利最快的道路。
      另一个是,总把“经世济民”挂在嘴边,但真正做到的,人的一生能有几次?与其不断等待万人敬仰的唯一一次,不如把握小概率小规模的每一次。我们总说这个时代,没有给我们机会去努力,去改变世界,何尝不是因为我们看见了,却没有把握,把握了却充满懒惰。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哪一次不是逆流而上,哪一个不是孤注一掷。
      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但回忆起来依然热血沸腾。希望每一次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我们总能站出来,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