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国际金融组织与全球金融治理”课程国际职员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1-06-16 10:41    来源:

 

202164日晚,国际金融组织与全球金融治理课程第十一讲——国际职员分享会在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万众楼二层举行。分享会邀请了四位在国际金融组织工作多年的资深嘉宾,分别分享自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工作的经历与感悟。

 

 

在正式分享开始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老师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并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分享会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周宇博士对四位分享嘉宾及其曾经任职的国际组织进行了逐一介绍。

分享会上,现任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博士从香港连线至会场,首先进行了视屏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工作的十年经历。之后从国际清算银行的特点、历史和架构切入,介绍了BIS作为央行俱乐部的定位和角色。同学们通过他的介绍了解到,制定巴塞尔协议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金融监管协调机构的秘书处设在BISBIS比较关注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金融危机前,BIS就指出长期低利率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同时,BIS也是宏观审慎概念的首倡者,目前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多国央行已将这一理念转为政策实践。

 

接下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谢沛初博士从华盛顿连线,分享了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任职经历。他的分享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职业选择上,谢博士讲述了他与黄益平老师、魏尚进老师和朱民老师等前辈学习交流的故事,他认为一份既能讲好中国故事、又能多了解世界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内容上,他引用时任IMF总裁拉加德的解释,将IMF经济学家的工作形容为监测国家宏观经济的医生、危机时期提供贷款的银行和提供技术支持的老师。工作性质上,谢沛初认为,相比于学术界,IMF并没有强制的发表要求对了解政策性问题的要求较高;相比政策界,IMF则更像是顾问而非实际执行者。

 

 

随后,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博士也介绍了他在IMF的工作感悟。缪老师引用著名社会学家李普塞特的名言——Those who only know one country know no country,指出了跨国比较的重要性和IMF在跨国比较方面的优势。他认为,虽然每个国家各有不同,但共性是一阶的、个性是二阶的,IMF向各国领导人提出宏观政策建议的价值就在于对共性的认知和总结。此外,缪老师还提到,更多来自新兴国家的、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的学生加入国际组织,可以更好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而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更多学生进入国际组织,并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最后,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谈从炎博士介绍了世界银行(WB)的基本情况和任职工作体会。谈老师首先介绍道,有为世界做贡献的情怀、希望开拓眼界、热爱经济政策、愿意与政策制定者交流的同学适合选择进入国际组织。谈老师还介绍了世界银行在四个方面的业务和职能:一是政策建议,二是资金提供,三是研究,四是召集力。他提到,世界银行职员会在工作中接触不同业务、不同国家,具有从多角度、国际视野看问题的能力,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可以帮助员工获得到其他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能力。

 

 

在问答环节,各位老师和同学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金融秩序、IMF与世界银行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课程组织者、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司长金荦博士进行了精彩总结和点评。金老师首先感谢了主持人和各位嘉宾的辛苦付出,之后结合自己协调中国首次接受IMF、世界银行金融稳定评估的经历指出,有更多中国职员加入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组织乃至世界客观公正对待、处理与中国相关事务,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她指出,无论工作使命感、薪酬待遇还是职位的可延展性上,国际组织都是非常值得同学们认真考虑的工作选择。课程和分享会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增进同学们对国际组织的认知,鼓励更多同学加入国际组织,激励更多同学关注参与到全球金融治理的进程中

 



同学感想:

 

周五我们有幸聆听了几位老师及师兄在国际组织工作的切身感受,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更加真切的理解了不同国际组织的目标与职责,也有了更强的作为经济学人的使命感。老师们提到最多的是国际视野,无论在哪个国家、面对何种政治经济环境,跨国家的工作经历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并将这种视野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非常感谢老师们百忙之中来到学校与我们交流,希望自己未来不负使命。

 

——魏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9级博士研究生

 

三个小时的分享会信息量巨大,各位重量级嘉宾倾囊相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国际组织的工作经历和感悟体会。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国际组织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全球视野和思维,在扎实的学术训练基础上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以大国公民身份为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努力参与到国际组织实践和全球金融治理中,在全球化时代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担当。

 

——杨笑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7级博士研究生

 

有幸在昨晚听到了几位嘉宾老师在国际组织的工作经历分享。其中既有国际组织的风云历史、组织使命(比如,为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的名字里有清算两个字),又有个人在国际组织里的生命体验、修炼宝典(比如,IMF的经济课),最激动人心的就是这两者的结合,我仿佛看到年轻的经济学家,西装革履,穿过闹哄哄的人群,去教一个异国他乡的部长怎么当部长,去拟定削减财政开支或增加国际借款。要如何修炼,才能做出能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黄北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9级博士研究生

 

首先,非常感谢活动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窗口了解三大国际组织(BISWBIMF)的具体职能及其异同、在国际组织工作可能遇到的挑战与独有的体验、国际组织对应聘人员的期许与条件以及可能的招聘渠道等。其次,作为一个初入经济学世界的本科生,和大多数同年龄段的同学一样,对经济学研究抱有热忱但又有疑虑,对职业规划抱有憧憬但又有迷茫,就好比透过清晨林间薄雾看朝阳,知道它很亮很暖,却又看不真切。我想这场分享会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经济学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影响世界改变世界,关乎着世界上这么大一群人的切身福利。经济学不应当仅仅只是停留在象牙塔里的回归或者模型,它的价值应当来自于它对现实的解释与指导。最后,我个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像此次国际职员经验分享会一样能够拨开内心迷雾的活动中来,也衷心祝愿日后国际组织中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

——李泓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9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