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workshop:高铁:“中国式”的技术赶超

发布日期:2017-06-08 10:3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时间 : 2017年6月8日,10:00-11:30

地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福轩会议室
主讲人: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

中国高铁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系统掌握先进高铁工程建造、装备设计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无论是从技术赶超的效率还是从技术赶超的效果看,高铁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技术赶超的样板。然而面对中国高铁技术进步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既有的学术研究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一些研究将中国高铁的技术成功归因于政府的强力干预和国有企业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创新优势,并认为高铁成功对中国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普遍性的借鉴意义;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中国高铁的成功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极端和例外,高铁的技术成功不过是中国高铁大跃进式发展的副产品。作者在对中国高铁领域主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运营企业、工程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回答:中国高铁自主创新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政府有效协调高铁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和能力基础是什么?为什么高铁领域的国有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为什么中国高铁能够形成部门层次(而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能力?高铁的技术成功在何种意义上对中国其他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主讲人简介: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秘书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Sloan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Faculty Fellow。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在《一桥商业评论》、《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学术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有关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分析性文章几十篇。论文《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化治理:战略管理视角的解释》获“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奖”、《科学的生产与转化:制度分析》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著作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