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41期举办 尹艳林、黄益平、卢锋共同研讨中国经济的新挑战与必要改革

发布日期:2025-08-21 11:34    来源:

2025年8月14日晚,北大国发院携手中信出版集团举办承泽论坛第41期。本期活动的机缘是《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一书出版,同时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的谋局之年,研讨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必要改革意义重大。

本期论坛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三位嘉宾分别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作者尹艳林,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黄益平,北大国发院校友学院发展基金讲席教授卢锋。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主持本期论坛。

尹艳林的演讲主题为“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与突破点”,包括深层次改革的含义、必要性、突破点共三方面内容。他指出,深层次改革是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属于攻坚战性质的改革。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尹艳林还系统分析深层次改革的原因并找寻着力点。他提出,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与突破点在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利益藩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他还提出11个具体突破方向,分别是健全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微观基础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尹艳林最后表示,为保障深层次改革顺利推进,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主题点评环节,黄益平教授重点分享听讲后的体会、疑惑和建议。他首先表示,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需要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问题是渐进式改革在过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深层次改革阶段,是否需要在某些领域采取更激进的改革策略,这值得探讨。他建议,下一步改革可以从地方政府入手,优化其事权与财权匹配,减少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黄益平教授最后还阐述了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与挑战,并提到实践中民企信心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卢锋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认可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聚焦当前内需和消费问题,建议通过量化目标提升居民消费率以实现供需平衡。在指出内需和消费问题时,卢锋教授认为,建议摒弃随意干预居民消费的思维惯性,全面清理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行为,这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供强需弱的宏观经济格局时,卢锋教授进一步分析内需和消费问题的突出表现和成因,他总结指出,当前的需求不足和消费短板并非偶然或周期性现象,而是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导致的结果,深层次改革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供需平衡。

对话和问答环节,尹艳林首先回应了两位点评教授的疑问和建议,内容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策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税收政策以提振消费的具体建议。他表示,政府与市场的权衡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简单地减少或增加政府干预;深层次改革只有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带动全局改革;只有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才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税收政策是提振消费与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最后,针对听众关于消费和防范中小银行改革风险等热点问题,尹艳林建议取消限制性政策激发消费潜力,优化银行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分享到: